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环境“拐点”岂能坐等

  蒋卫阳

  新昌,这座人口仅40余万的山区小县,面对环境群体性事件曾经带来的巨大压力,重塑发展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九年磨一剑”,终于走出一条生态和发展相协调的新路,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先进典型。

  读罢这则新闻,相关记忆重回笔者脑海。上世纪80年代末,新昌曾作为地方国营工业推行承包责任制的典型,向全省推广其经验。当时,笔者曾去该县作过报道。当时的新昌县,国营企业正面临搞活机制的改革,政府部门与重点企业负责人一对一签订承包合同,包括利税、产值等经济指标十分详尽,但其中并没有环境方面的任何制约。出于历史认识问题,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年代,经济增长被等同于发展,为今后的环境事件埋下了“伏笔”。

  2005年该县发生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成为该县转变发展观念的“导火索”,也让浙江人重新思考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那就是发展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有没有办法做到生态与发展协调并进?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增长带来环境污染,似乎是难以逾越的阶段。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时就有这方面的结论。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环境质量状况随着工业化发展恶化到极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将逐渐得到改善。

  但有识之士指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而是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教训和经验的总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环境、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不能坐等“拐点”的到来,而是要吸取教训,尽早行动。

  在这方面,新昌县因环境倒逼而先行一步,其实践不仅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观切实可行,而且再次告诉我们,生产力诸多因素中,人仍是最活跃的因素。新昌能实现绿色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了一座科技创新之桥。为了搭建这座“桥”,该县广聘海内外人才,用科技来提升产业水平,从而扭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国际上,在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希望引入外资创造就业;在国内,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通过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赋予企业对外投资更大的自主权……这些都十分有利于企业通过“走出去”,获得新的技术(包括环保技术)、管理经验、市场等,从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新昌的企业家现在最忙的就是跑国外,谈合作,谈收购。当地人问,新昌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与瑞士接近,“新昌未来能发展得像瑞士那样吗?”而他们的实践正在作出回答。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环境“拐点”岂能坐等 2014-04-09 3428032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