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村民3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自家的违建厂房却岿然不动——
老村长,你家违建何时拆?
本报临海4月1日电
记者 陈培华
他在村里做了21年村干部,曾当过村委会主任,却违法建造了近千平方米的厂房。去年,推进“三改一拆”过程中,他作为村干部,协助有关部门拆除了村里3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自家的违建厂房却岿然不动。
昨日,省“三改一拆”督查组来到临海市后,接村民举报,反映白水洋镇水晶坦村原村干部张增寿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占用村集体良田约2亩,未经任何审批手续,违法建造铁皮屋1000多平方米,并购置机器加工制作塑料衣夹,噪音24小时扰民,致使全村100来户村民无法安居。水晶坦村30名村民联名检举,并在举报信上摁了红指印。
下午,记者跟随省“三改一拆”督查组驱车赶往白水洋镇水晶坦村。车子拐进村道,片片桃林分布两侧,一派田野好风光。在村口下车后,一栋屋顶铺着铁皮的水泥厂房随即映入眼帘,显得突兀。
这就是村民举报张增寿违法建造的铁皮房。走进昏暗的厂房,七八名工人正在劳作,有的在机器上加工物品,有的坐在小凳上进行包装。房内堆满了纸板箱,还有一箱箱码好的塑料衣夹,有人正在装货。
“这厂房什么时候建的?”“1999年,这是建设用地,合法呢。”张增寿欲辩解。
“有没有经过审批?”“这地是我的。”张增寿答非所问。
“这地经过招拍挂?”“这地是我承包的。”张增寿显得慌张。
临海市国土资源局白水洋分局局长蔡军来给出了答案:这是违法用地,土地上所建厂房系违法建筑。
蔡军来说,据他们调查,这块地原由水塘、水沟填埋而成,属于村集体用地,并分包到户。后来,张增寿用自家田地置换的方式,以及向村民租用的方式获得了这块地。临海市国土资源局白水洋分局在2003年土地现状调查时,认定张增寿的900余平方米占地为违法建设用地。按照规定,应退还给水晶坦村集体,并拆除违法建筑。
事实明确,却又为何迟迟未拆?白水洋镇双港办事处主任高贤利说,他们已多次上门劝说,但至今未能做通张增寿的思想工作。
据了解,在当地从事塑料衣夹加工的家庭作坊不少,还有村民也搭建了这样的违法建筑。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临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白水洋中队。中队长郭华群说,他们已对张增寿做了笔录,白水洋镇政府也已对其立案,镇“三改一拆”办公室于今年1月24日对张增寿下发了自行拆除通知书。白水洋镇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若张增寿自己再不拆除,他们将会派执法人员上门拆除。
据了解,临海市推进“三改一拆”行动中,明确涉及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先拆。那么,这位老党员、曾经的村干部的思想工作何时能做通?如果做不通,他的违建厂房又会几时被拆除?
我们与水晶坦村村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