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学子称他真诚、网友对他点赞、乐队为他创作

宁大有个“张主任”

  记者 张丽

  本报讯 “听说宁波大学的食堂,有个主任他姓张。他有一本厚厚的意见本,记录着同学的念想……张主任的笔迹很平常,可是他字字有营养……”2月25日下午1时许,一首名为《张主任》的民谣在宁波大学第五餐厅唱响。这首歌是3位特意从外地赶来的北京音乐人联合创作的。

  “张主任的身上,有种温暖而朴实的正能量。”这首歌曲的一位创作者刘咚咚说,只要孩子想吃,父母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张主任就像家长,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张主任大名张继惠,今年43岁,是宁波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第五餐厅主任。因为,学生将他的意见本挂到网上,被网友赞为“大学食堂标配”,童鞋们纷纷要求食堂配备“张主任”。他的事迹引起媒体关注,并迅速在网上走红,央视对他作了专访。

  张继惠刚成为第五餐厅主任时,餐厅有45名员工,1000多个座位。“我的小孩也在外面住校,回到家里一直就喊‘妈妈,我要吃什么’,我夫人就会去烧。这些孩子一日三餐都在这里吃,都像我的孩子一样。”那一年,张主任在食堂挂了意见本。

  “早饭请热一点好么!我们都想吃富贵虾(花不来虫),大概长这样。”

  回复:好的,我会做好早点保温工作,还有同学这个富贵虾我不了解,请与我联系。

  “腊肉涨价了?6元?”

  回复:对不起,是5元,我已找她谈话,打卡的承认了错误。请与我联系,退还你10元(一赔十)。

  面对学生各种要求和意见,3年多来,张继惠每一条都回复,有时候白天来不及回,就将意见本带回家,“人家提了意见不答复,不好。”现在这一本意见本是第3本。

  落款使用的“张主任”三个字,张继惠想了很长时间才决定的。“‘张主任’是职务称呼,代表食堂对学生进行承诺和权威答复。”张继惠说,光写个名字,新学生不了解情况,不知道提问了有没有用。

  “讲出的话要作数,白纸黑字写的,要执行好”。张继惠的回复绝不仅仅停留在纸上,更会落实到实际中。每天,张继惠都会在餐前例会时,和员工一起讨论前一天学生们提到的问题,但在会上绝对不点名,以免员工面子上挂不住。

  一位在饮食服务中心工作了10年的张阿姨说,张主任要求很严格,工作间要求每天晚上都清理干净,每位工作人员都戴帽子戴口罩,发现三次没有戴帽子,就会从工资里扣10元。

  所谓众口难调,同样一个菜,有人说太咸,有人说太淡,但只要有人提出来,张继惠都会尽量满足。以前有学生说想吃油条,他专门派面点师去学了半个月,现在食堂已有油条供应了。

  第一次听学生跟他说,“张主任”在微博上很火,他的第一反应是:“吓死了。”

  张继惠上网搜了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让他的心里压力骤增。尽管有很多人赞美,也有人质疑,说他是刻意炒作,想利用学生的单纯出名。

  张继惠去求医,希望医生开方缓解压力。查来查去一切正常,医生也爱莫能助。

  “我只能做得更好,来回报这一切。”他认为是“学生娃娃抬爱了”,“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群体,你对他们一分好,他们回报你的有十分”。

  @涓绠盇4绾:说实话,挺小的事情,但是也就是这些小事上的贴心才更感动人。

  @Pretty_Women:真的好感动,出门在外就像爸爸一样关心着学生,我想说:好人一生平安!

  @狮子女的冷:友善,真诚。实实在在地考虑学生的感受,面对“挑剔”的口味,他尽量满足大家!赞一个。

  @小云小雨:食堂是最难管的,因为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口味,而且每个人的要求还不同,张主任能够不厌其烦地回应每一个人的要求,这种办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记者手记]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继惠反复说,“其实我只是做好了该做的事”。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有一天会“火”,不仅上了央视,还被人写入歌曲,在优酷转发近4万次。

  张继惠的“火”,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仔细回想,你去办事时,是否经常碰到冰冷的脸;当你提出意见时,是否如石沉大海,无处回应。面对这些烦心事,起初可能是懊恼,再是无奈,最后的结局似乎也只能忍耐或麻木。

  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人与人之间合作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但现代社会,也让人变得越来越疏远,懒得与人解释沟通。张继惠做到的,正是很多人现在做不到的——用真诚的心,与人沟通,从而改进自己。

  相信,这份与他人沟通的认真和友善,会跟着孩子们一起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宁大有个“张主任” 2014-02-27 3378468 2 2014年02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