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漈瀑布重生的启示
秦诗立
秦诗立
为恢复百丈飞瀑胜景,文成县政府与温州市电业局、百丈漈电厂协商,达成相关取水方案。2013年4月工程调试成功,可保障每秒1.1立方米流水量。因建电站而消失50多年的百丈漈瀑布景观终于恢复!
从经济效益上讲,百丈漈瀑布恢复使电厂每年收益减少约700万元,但使文成县2013年旅游总收入增速达34%,达27.6亿元,并使约3000人就业增收,成效明显。从生态效益上讲,百丈漈瀑布恢复使下游约30公里溪流的水生态系统逐步修复,也使700万温州人的大水缸——珊溪(赵山渡)水库的生态环境容量增强,还使文成县城的水生态景观得以展现,意义更显著。
从而,百丈漈电站功能优化与大瀑布景观恢复、流域生态修复是全省新时期治水的一个成功案例,值得总结经验、科学借鉴。毕竟,浙江山水清秀,文化丰富,经济发展已进入人均GDP 1万美元新阶段,城乡居民对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景观、健康休闲养生等高品质生活追求日益迫切,以治水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浙江经济增长新动力、社会进步新标志。
从历史角度看,为解决能源电力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国家和浙江支持小水电站(100千瓦—5万千瓦)建设,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小水电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和批评。为此,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科学发展农村水电。国家水利部明确小水电发展要实现四大转变,即从过去强调水能的充分利用转变为有限、有序、有偿开发水能资源;从强调发电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发挥水电工程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从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重视地方发展和农民利益;从重视新建项目开发转变为更加注重对原有电站的增效扩容改造和持续利用。
这样的转变导向令人鼓舞,但实现难度颇大,当经济利益仍成为小水电投资者、地方政府诉求重点时,此亦为当下浙江治水的难点之一。实际上,全省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62.5万千瓦,现总装机为370万千瓦,开发率已高达80%;而年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水电的30%,总电力生产量的1%左右,缓解电力紧张、优化能源结构作用日益弱化。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小水电站总数约为3500座,遍布山区几乎所有溪流,且多为梯级发电模式,不仅多使下游河段生态破坏严重,河滩裸露、河流断流现象时有所见;也阻断了洄游性水生动物通道,导致水生生物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及土著特有物种消亡,生态代价巨大。
此外,浙江部分生态文化景观价值突出的河流,也因小水电站无序建设及其破坏性蓄水而遭遇破坏,不利于当地经济生态化、旅游化转型升级。如那条由一道道浅滩和溪湾依偎着一个个古村落组成的独一无二人文风情的,以耕读文化闻名于世,有着“中国山水画摇篮”美称的楠溪江;如那条有着丰富唐诗传说、青瓷文化、江南古镇、宗教胜迹、风流人物的曹娥江。
为此,笔者建议我省把小水电整治作为“五水共治”的一个重点,以加快流域水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恢复、增强防洪供水和水污染自身净化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化旅游化发展。整治途径上,建议积极响应小水电发展四大转变导向,按照国家绿色小水电评价指标体系,主动开展全省所有小水电站的绿色水电评价与认证工作,既作为激励社会资本投入水电环保、实现生态补偿市场模式的重要方式,也作为强化水电开发标准由“工程建设标准”向“绿色水电标准”转变的重要手段,来坚决、果断废除一批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破坏严重的小水电,科学、有效实现大部分小水电功能转化为以防洪、供水或生态用水为主,最大化减少生态负面影响。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