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社会

小桥流水入梦来

  记者 沈吟

  走过很多的路,跨过许多的桥,却总是忘不了故乡的桥。

  我的家乡湖州菱湖,是一个水乡小镇。儿时模糊的记忆,故乡依稀的风采,都与那充满灵性的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时,校门口就是一条河。清晨,总有嘻嘻闹闹的小孩结伴走过小桥,走向对岸的校园。

  桥,连接起水的两岸,也连接着一个地方的过去。老辈说,电影《林家铺子》里能看到原生态的菱湖,那才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

  爸爸从书架的某个角落,翻出了一本清光绪年间的镇志,他指给我看过去的地图和上面的七十二座半桥,然后告诉我,他年轻时去杭州、上海,都要坐轮船,夜航班行驶在漆黑的夜色中。

  可惜,家乡的河大多被填成了道路,学校门口的河也不复存在。少了桥少了河,水乡的韵味淡了许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古桥,还诉说着这里的过去。青龙桥、凤鸣桥……一个个桥名,都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好在安澜桥——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三孔石桥——还依稀是旧时的模样。没有钢筋水泥的拉扯,安澜桥的石头上,落满了岁月的尘埃,也聆听着人们往来的脚步。

  安澜桥的台阶共66级,对小孩子来说,台阶有点宽,迈两步太窄,一步太宽。年幼的我,会三步并作两步,连蹦带跳地过桥。我曾和小伙伴站在桥顶,看来往的船只,摇头晃脑念着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抑或在桥下的凉亭嬉戏玩耍。安澜桥下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仍有船只穿过那古老的桥洞,只是往日的航道已不复繁华。

  桥上的风景值得留恋,但更重要的,是桥那头等待你的人。离家求学工作多年,和很多人一样,我曾把背影留给家乡,与它的交集也越来越少。但每每回家,小镇的舒适和悠闲,总会让人忘记城市的喧嚣,不由自主地放慢生活的节奏。

  这里有惬意,也有无奈。过去的一年,3位亲人先后离我远去,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岁月流逝,桥那头的亲友已越来越少。唯有父母,一如既往地等候着我回家的脚步。

  春节假期结束,又和家乡挥手作别,只能默默道一声珍重。

  儿时的桥,桥头的人,想必还会历历入我梦。


浙江日报 社会 00007 小桥流水入梦来 2014-02-11 3357245 2 2014年02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