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智搜

当人才遇见“柯桥订制”

绍兴市柯桥区全方位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纪实

  编者按 我省的人才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在走向“人才强省”。特别是在传统发展模式急需转型,我省提出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经济后,各地明显加大了人才建设工作力度。“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成为各地人才工作的新中心。我省各地涌现出了一个个积极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紧紧围绕我省当前的中心工作,把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列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方法,落实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此,本报和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联合,在本报推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浙江样本’”,以进一步推动我省的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期推出的“样本”是柯桥区。

  或许,到绍兴市柯桥区采访人才建设看到的几个细节,有助于说明,这个区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走到了哪一步。

  一个细节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党委书记郑雅萍,正在与信息学院有关教授洽商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引进一位高层次人才的事。之江学院柯桥校区于2013年9月正式开学。

  一个细节是,在柯桥区创办绍兴共立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刘涛,谈起创业经历时感慨说:“柯桥区的办事效率很高,从选址到注册,只用了几天时间,这使我可以集中精力研发和推广产品,公司开张一个多月就有销售额了!”

  一个细节是,柯桥区又在筹备“鉴湖英才”沙龙活动,这个每季度一场的活动,把落户在柯桥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政府有关部门、高校、企业、人才服务机构都请来,倾听人才心声,调动各方力量,为人才解决一个个难题。

  一个细节是,人才办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选择印在环保袋上的花样,该区“鉴湖英才”LOGO,最为醒目。将与环保袋一起设计的,还有丝巾、扇子、便民卡……当然,都打上了那个公开征集设计的“鉴湖英才”LOGO……

  再来看看一组数字:截至2013年12月底,柯桥区累计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500多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千人计划”8人,绍兴市“330海外英才计划”58人;创建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入站院士12人……与此相随的是,柯桥经济稳步增长,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产值占比逐年上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这些细节和数字,说明的是:经过数年艰辛努力,以前的绍兴县、现在的柯桥区,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推进经济、城乡、社会三大转型为落脚点,构建起了以“鉴湖英才计划”为统领、以三大工程为重点、以三大园区为平台、以“1+X”政策体系为支撑的人才引用新格局,为“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两大战略提供了强劲的人才驱动力。

  柯桥,正在走向核聚变。

一块纺布里的智慧春秋

  记忆纤维的创始人,或者叫发明人,叫胡金莲,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女博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新类人才。对于柯桥和柯桥闻名全球的纺织业来说,这位具有健康肤色、精致五官、时尚优雅的中年女子的标志性贡献是,她和她的团队,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聪明布”。这种织物有别于普通纺织品,不但可以在一定温度的热水洗涤后恢复原状,且具有保留衣服褶痕、表面平滑、恢复凹凸位原状等特性。这种独特的“记忆功能”,使它不但可以应用于时装,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医疗、建筑等其他诸多行业。

  “这一领先世界的发明,对全球纺织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说起这事,柯桥上上下下都赞美不绝。记忆纤维背后,有一个胡金莲邂逅柯桥的故事。

  2007年,省科技厅率团赴香港理工大学考察,当时一起前行的,还有柯桥轻纺科技中心负责人胡克勤等人。得知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系是全球纺织科技三个顶尖机构之一,胡金莲是记忆纤维领域的专家时,胡克勤等人如获至宝,马上向胡金莲发出邀请。后来,胡金莲数次到柯桥考察,最终和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签下联合开展“形状记忆聚氨酯纺织品研发及产业化”的“大单”,一场对柯桥纺织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变革,由此拉开序幕。以胡金莲研究成果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绍兴易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开始正式运作,记忆纤维同步在全国各地生产应用。

  “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中国纺织企业带来新的‘转’和‘升’,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胡金莲说。

  几乎有着和胡金莲相同引进故事的蒯琳萍教授,这几天正在柯桥忙着新建印染污水处理项目的事。

  对于柯桥庞大的纺织业,特别是印染产业,如何进行废水处理,是转型升级绕不过去的问题。现在,蒯琳萍以污水分层生物滴滤处理(MBTF)技术为核心专利技术,采用创新的投资运营模式,两年时间内先后建成了3个印染污水处理项目,目前全部正常运营,投资规模和运营规模都超过了预期。“这就是人才的力量!”柯桥的印染企业家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很大程度上,柯桥之名,源于一块布——轻纺业;相当程度上,人才建设成功与否,在于纺织业的人才聚集度和人才推动力。关于轻纺人才,在柯桥区的“鉴湖英才计划”中有明确的表述:根据“引进人才以产业人才为先、产业人才以轻纺人才为先、轻纺人才以创意人才为先”的理念,着力集聚轻纺人才,助推纺织产业提升发展。重点集聚三类人才,即上游的新材料研发、功能性面料开发、面料成分设计等人才,中游的花样设计、纺织工艺技术、纺织机械研发等人才,下游的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策划、企业经营管理等人才,将柯桥打造成为国内外轻纺人才云集的“硅谷”。正因为柯桥全民动员式的引才,才有了近年柯桥轻纺人才爆发式的涌入,才有了胡金莲、蒯林萍们来到柯桥的故事,才有了轻纺产业的第二个春天。

  有一个数据足以说明一切:柯桥区目前的轻纺人才,已达到5万余人,接近柯桥区人才总量的一半。

一粒“种子”向上突破的力量

  在柯桥区科技园4楼,有一家名叫绍兴汉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型企业。掌舵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名叫谢刚,这个谢刚做了些什么呢?

  几年前,PTA(一种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涤纶等化工产品)生产技术主要依赖进口,但到了谢刚手里,这项技术被他消化吸收,并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完成了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负责公司重大技改项目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仅EPTA尾气有机物回收技术,每年就能为企业增加效益1400多万元。

  谢刚,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全国民营企业中唯一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绍兴市劳模、柯桥区十佳引进人才。

  谢刚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以PTA行业为切入口,再开发其他行业的环保技术。我希望公司五年或十年之后能发展成为一个环保技术超市,把一个个技术放在台面上让客户选,就像在超市买东西一样方便。”

  在身上永远涌动着创新激情的柯桥人眼里,谢刚这样的人才,就是一粒“金种子”,撒播下去,长出的是“新”苗,结出的是“新”果。这一粒粒“金种子”,血液里天生就有蓬勃生长、向上突破的全新力量。在柯桥的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就是那奇异而丰美的果实。

  这家包括了从日本引进的专家土肥克己、省级青年科学家培养人选张卫和石松泉等人才的科技型企业,一出手,就是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柯桥落地扎根生长后,又是外引又是内培,迅速集聚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我们涉及的专业很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电气控制、纺织化学与染整、色彩应用等,我们是颗‘金种子’,前景无限。”张卫很自信。

  记者看到,这个瑞群印花机器人飞挂在流水线三维空间里,手臂、手腕、末端执行器自动放置网版、舀取色浆、加浆到网版上、刮印、抽取剩余色浆、取走网版……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其价值得到了充分验证。同时得到验证的是,人才对柯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关于“金种子”人才,在柯桥区的“鉴湖英才计划”中有明确的表述: “十二五”期间,柯桥区突出“1+5+3”产业体系导向,重点实施五大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和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围绕装备制造、汽车汽配、皮革塑料、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着重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争取到2015年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专家谢刚、张卫等人成了柯桥宝贝,成了“金种子”计划育出的多个“金种子”之一。

“六名工程”提升的城市档次

  2013年12月,绍兴市“330海外英才计划”创新人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从事无线通信专业研究的林子怀教授,带着他的“物联网在能源监控方面的应用”项目,正式落户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柯桥校区。人才们的到来,加速了之江学院从独立学院迈向综合性本科大学的步伐。

  “这是我们柯桥的第一所大学!”柯桥人终于圆了大学梦。显然,近万名学生规模的高校落户,给柯桥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集群式的人才输入,给柯桥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器。林子怀博士和他的项目,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在柯桥中心幼儿园这座城堡式的建筑内,柯桥区“六名工程”引进人才陈宴在描绘她的“教育蓝图”。这位年轻的浙江省特级教师,来到绍兴两年多了。和她一样被陆续引到柯桥教书育人的“名师”,2011年以来已有20多位。

  柯桥区的“鉴湖英才计划”这样描述“六名工程”:加强“名师、名校”培育,加大名师引进力度,努力创建若干所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示范特色学校;加快“名医、名院”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医学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鼓励医院等级创建,扶持“名院”设立分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分布;加大“名家、名品”奖励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领军人才,打造绍兴“小百花”、绍兴莲花落等文化“金名片”,不断扩大传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到2015年末,引进、培育名师50人、名医120人、名家15人。

  从引才的面来说,柯桥区的眼界很宽。无论是传统纺织产业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种子”人才,还是社会事业人才,兼收并蓄,齐头并进。事实上,经济强区柯桥,也确实需要、确实有能力在社会事业的创新发展上,做个全面发展的“三好生”。“六名工程”的实施恰逢其时,“名师、名校、名医、名院、名家、名品”,极富柯桥特色。

  “六名工程”人才的引进,与“鉴湖英才计划”其它工程一样,都倾注了柯桥区委、区政府大量心血。每年设立2200万元的“六名工程”专项经费,广揽各地人才。以“名医、名院”工程为例,两年前,柯桥区中心医院花巨资打造了一个上海专家诊疗基地,设15间独立诊间,每周末聘请上海著名医学专家坐堂门诊。运行两年多来,累计邀请上海专家500多人次,诊治门诊病人5万多人次,柯桥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大城市的医疗服务。“六名工程”深入人心,备受柯桥人欢迎。柯桥是著名的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柯桥人骨子里对文化有一种虔诚和热爱。在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有这样一张照片:简陋的农村露天舞台上,吴凤花、吴素英、陈飞等三朵“梅花”水袖轻舞,潇洒婉约,台下的观众黑压压,望不到边。这是她们在农村演出的场景。这样的演出,平均一年有100多场。在“名家、名品”工程的带动下,柯桥的群众文化活动风生水起,民间人才“万人计划”、“幸福水乡才艺秀”、文化大礼堂、“欢乐柯桥”、“鉴湖之春”等群众文化活动百花齐放,柯桥人享受到了丰盛的精神大餐。

  有些人不明白,那么多、那么广的人才,为何纷纷奔向柯桥,柯桥魅力何在?无他,当人才遇到柯桥版“私人订制”,心归柯桥,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浙江日报 智搜 00008 当人才遇见“柯桥订制” 2014-01-19 浙江日报2014-01-1900006;浙江日报2014-01-1900010;浙江日报2014-01-1900014;浙江日报2014-01-1900011;浙江日报2014-01-1900013 2 2014年01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