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教育改革,公平可期

  本报记者 童桦

  【代表委员名片】

  陈秋萍 省人大代表、舟山中学副校长

  盛颂恩 省人大代表、嘉兴学院院长

  阮世平 省政协委员、浙江科技学院科技处处长

  【镜头】

  近日,教育部透露,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牵动着无数家庭。今年省两会,很多代表委员也纷纷道出对教育改革的真知灼见。

  【愿景】

  资源配置要公平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陈秋萍代表说。

  她认为,教育需求大幅度的提升和国家财力、教育机会的有限相比,矛盾有些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提质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均衡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重视。”

  “追根溯源,实现教育公平还得从基础教育做起。”盛颂恩代表说,从城乡差异看,一方面体现在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好的老师和教学条件集中在城市重点学校;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经济总体上不如城市家庭,收入不高就无力获得好的教育资源。

  陈秋萍代表建议,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争取更有力的财政支持,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在教育投入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希望进一步发挥示范性学校的引领作用,采取资源共享、对口帮扶、建立协作体等方式,带动一般学校加快发展,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资源。”

  考试方式要改变

  教育资源配置要实现公平,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但高考改革已迫在眉睫。

  阮世平委员说,高考用一张仅含局部知识的考卷,来检验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 ,本身存在缺陷。“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十分欠缺。”尽管高考存在很多问题,但他认为高考仍是目前最有效的选拔方式,“不能全部否认,但需要改进、完善,‘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的试点,都是不错的方法,成为高考有益的补充。”

  “我想说,首先要对招生考试评价内容进行改变。”盛颂恩代表认为,“致命的是选拔标准过度集中在知识层面,而忽视了对品质和能力的评价,从而产生应试教育、高分低能,和学生社会责任感甚至基本行为规范的缺失。”

  在他看来,目前高考选拔方式缺少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的引导。“我认为3+X和模块等改革措施,只是在培养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微调,没有抓到本质问题。”

  考核评价可借力

  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一些单位招人时喜欢重点大学毕业学生,以致最适合企业的人才,往往因此无法入选。”阮世平委员说,这种不公平导致学生对优质资源的渴望,无形中形成了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恶性循环,“一定要在认识上加以改变,在源头上争取教育的公平。”

  盛颂恩代表建议,可以学习哈佛等院校招收新生的方式,即不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看其社会阅历和综合素质以及品质,“一方面要给高校招生自主权,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小学开始着手素质评价。”

  他还提议,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科技小发明等,可以体现个性化发展的能力培养和评价可以剥离出来,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这可以让喜欢、擅长、有志于发展这些专业方面能力的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发展渠道。”盛颂恩代表说。

  对此,陈秋萍代表有不同看法,目前我国整体社会诚信不高、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恐怕很难保证公正、公平。

  不过,代表、委员们至少达成了一点共识:高考改革应该建立起除考卷之外的多个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培养和发展机会,真正形成社会办、政府管、学生选、大学挑的局面。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 00007 教育改革,公平可期 2014-01-18 3337726 2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