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惠民灯 温暖每一周
江干区万名党员夜访百姓
记者 蒋蕴 区委报道组 舒也文
本报讯 临近春节,杭州江干区农居建管中心主任戴志芳忙得脚不沾地,彭埠镇彭埠社区的1000多套农民安置房去年下半年完成分配,眼下住户正陆续搬迁。中央空调室外机没地方摆,电表地址跟实际不一致,部分楼房要添加无障碍设施……这些细碎的问题,戴志芳在民情日记本上写了好几页,最后还加了句:下星期三前,必须拿出处理意见。
这是戴志芳和居民们的约定。每周三,农居建管中心都要到对口联系的彭埠社区走访,了解回迁百姓急需解决的困难,当面答复并协调落实。自去年12月起,江干区启动了辖区内万名党员干部“周三访谈夜”行动,截至目前,已收集各类问题建议1500余个,解决答复率逾95%。
“和群众走得近一点,群众对你的信任就多一点。”江干区委书记盛阅春说,江干作为杭州城市化推进力度最大的区域之一,面临大量亟待解决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难题,“周三访谈夜”进一步创新完善了直接联系群众的机制,通过访民情、知民意,进一步解民忧、惠民生。
那盏灯,总亮着。冬夜里这温暖的一幕,如今每周都会在江干的各个角落上演。“周三访谈夜”已在全区134个社区村实现全覆盖,从区级机关到乡镇街道,从村民小组长到小区楼道长,全区近万名党员干部组成536个访谈小组,每周一次定点接访或入户走访,打造了一支永不停歇的“服务队”。
敞开大门问计于民,听到了基层真声音。夜访谈通常从6时半开始,持续两小时,正好是百姓“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活动首月,走访和参与座谈的群众就超过2000人。区里要求今年实现全区困难户、回迁安置户、高层次人才等走访全覆盖。
用脚底板丈量民情,实实在在解决问题。采荷东区15幢底楼,是健风社区老年社团“康乐驿站”的活动室,这儿离党员张新平的摊位并不远。头一回参加区委组织部牵头的走访,得知社团正在发愁下一年的活动经费,张新平所在的四季青服装市场经营户党支部立即拿出5500元公益金,牵手结对“康乐驿站”。牵线搭桥、整合资源,走访小组要求所有问题一事一议一反馈,针对涉及民生保障、回迁安置、环保、交通管理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区里还成立了联合多部门的问题破解小组。
探索快速反馈机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将摸底、访谈、收集情况、解决反馈等环节精确分解到每一个工作日,做到问题“周周结”。“周三访谈夜”已经在江干区催生了“一周工作法”。据介绍,访谈小组必须做到“一问一答,有问必答”,一般性问题“一周事,一周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