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天下

“雪龙”号突出重围

俄南极科考船已脱困

  据新华社“雪龙”号1月7日电 (记者 张建松) 北京时间7日17时50分,“雪龙”号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

  7日,期盼已久的西风终于吹到“雪龙”号所在海域,久违的阳光照耀着白色冰面。在被冰包围的狭窄空间,“雪龙”号缓缓地倒车、加速、前进、破冰、转向,小心翼翼地循环往复,百折不挠,努力掉转船头。

  驾驶台的气氛紧张。消瘦的“雪龙”号船长王建忠戴着墨镜,一会儿在左舷窗向后观察冰面情况,一会儿又跑到右舷。一边观察,一边指挥值班船员操舵。

  “雪龙”号第二船长赵炎平、政委王硕仁以及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刘顺林、大洋队队长矫玉田、维多利亚队队长查恩来等人,都在窗口密切观察每一块浮冰的位移。科考队员陈虹也不时用激光测距仪进行精确测量。

  连日来的东南风,将周围的浮冰吹得密密实实地冻结在一起,大块浮冰已经被编号。“雪龙”号像啃骨头似的,一块一块地咬上去,一个角一个角地压碎,顽强地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无奈浮冰太厚、冰上积雪太多,被“咬碎”的浮冰无处可去,只能淤积在狭小的航道中。在倒车的时候,“雪龙”号船尾挤压着浮冰,发出巨大的声响。船舷边,还有许多小企鹅在好奇地观望。

  与往日大刀阔斧破冰的景象不同,这次“雪龙”号破冰转身小心翼翼。因为船头不远处就是一座冰山。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冰山在海面下看不到的部分至少是海面上的六倍。稍不小心,船就会被冰山卡住。

  海冰犹如南极大陆跳动的“脉搏”,每年冬季生长、夏季消融,一日之内可变化数十公里。眼下正值南极大陆盛夏,海冰正处于消融期。7日下午,大家欣喜地观察到,“雪龙”号船尾方向出现了两个小小的“清水塘”,转身后“雪龙”船头方向正对着其中一个,现在是“雪龙”号破冰突围的关键时刻。

  17时50分左右,“雪龙”号船头刚刚调转到100度左右,在一记有力的破冰力量冲击下,横亘在前方的一块大浮冰突然裂开,让出一条水道。“雪龙”号迅速穿过这条水道,成功破冰突围。

  “雪龙”号于2013年12月25日在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的过程中,接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被困的紧急求救信号,日夜兼程、千里驰援,第一个赶到这片密集浮冰区。2014年1月2日,“雪龙”号上的“雪鹰12”直升机成功将俄罗斯被困船只的52名人员援救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3日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却被阻受困。

  连日来,“雪龙”号在南极重冰区受阻被困的消息,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心。在国家海洋局“雪龙”号脱困应急小组的领导下,“雪龙”号上全体考察队员和船员,团结一心、拼搏奋斗,抓住有利的天气时机,一举突破坚冰的重围。

  目前,“雪龙”号正航行在南纬66度45分、东经144度50分的南大洋清水区,海面只有零星浮冰,“雪龙”号以9节的航速轻松地航行在海面,继续踏上环南极洲的科学考察征程。

  据新华社莫斯科1月7日电 (记者 赵嫣) 被困南极浮冰区的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7日已自行从密集浮冰中成功突围。

  据当地电视台俄罗斯24频道报道,“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已成功驶出密集浮冰区,目前航速为7节(1节航速约合每小时1.852公里)。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去年11月底从新西兰出发,12月24日被暴风雪围困在南极海岸约180公里处。


浙江日报 天下 00005 “雪龙”号突出重围 2014-01-08 3327962 2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