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引才?为的是创业创新;如何引才?需要的是从环境到政策到服务的全面创新……
江干,智造“钱塘江时代”人才2.0版
如果告诉你,杭州市江干区的科技进步水平,居全省第二,你一定会惊讶。其实,从推出《江干区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2011年,江干区的科技进步水平就进入了全省前列;近年,这一“进步”更是跑步前行,这一“水平”,更是日上日新。而这一切,都是基于江干区人才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驱动着江干区的经济、社会、科技的车轮滚滚向前,快速发展。一份材料这样肯定江干区的人才建设:
“近年来,江干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实施海内外引才‘百人计划’为主抓手,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档次,高端人才纷纷落户江干,为该区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江干,“智”就了杭州进入“钱塘江时代”的人才建设2.0版本。
人才环境的2.0版
如果把人才比作一粒种子,那么,他的安家、扎根处,就是一块土地。“土情”,决定着这颗种子能否生发出坚实的根、茁壮的芽。江干,是怎样的一块土壤?
江干具有天生的、很多国内城区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因濒临钱塘江,又处于杭州大都市地理中心,就有了“金江干”美称。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心区,江干有着独特的区位和城市交通、现代产业、城市空间和公共服务等优势。近年来,本来就是手握金钥匙的江干,更是遇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杭州实施“城市东扩、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杭州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迈进,江干正在成为杭州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这个角度说,江干是独一无双的。
这里的交通优势,也是他人所难以企及的。
江干汇集了高速、高铁、轨道交通、航空等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客运中心,沪杭、杭宁、杭甬、杭长等多条高铁汇聚江干;有总投资120多亿元,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的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1号线和2号线均以江干为中心向外辐射;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就在江干;全国最大的机场之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就在二十分钟车程外的地方……。独特的城市交通、现代产业和公共服务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才创业创新的需要。
1万余亩可供出让的土地,是江干一流发展空间优势的象征。
土地,大概是眼下除了人之外最宝贵的资源了。江干人才发展的一个巨大优势,就体现在这里。据了解,作为“大地主”,今后五年,江干全区内含市、区两级的可供出让土地总量,将达到1万余亩。依托钱江新城CBD,目前全区楼宇总量已达到62幢近400万平方米;未来五年,更是将建成80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届时,全区楼宇总体量将达到杭州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样的“广阔天地”里,人才是驰骋,而不是腾挪。
一个最新的例子是,江干区大手笔,划出一大块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浙江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的一个。地处市中心,各种条件好得没法说,对于在杭州的几十所高校、对全国各地的人才们,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就在近期,大学科技园4万平方米科技楼将精彩亮相,重点引进在新兴产业中具有引领作用、拥有核心技术或发明专利,并能实现产业化的领军型人才。消息一出,一时人才盈门。
钱江新城是江干区最为“金光闪闪”的形象代表,日趋成熟的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集行政办公、市民活动、金融、商业以及民营经济总部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目前正在加快打造的城东新城,核心区面积是钱江新城的两倍多,是一个以高端商务办公、商业休闲、旅游服务、居住生活功能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新中心。当然,也是江干人才建设环境的升级版。
江干一直是民营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江干区就占了7家。一方面,具有传统产业的先发优势。在城市工业领域,培育了一大批以西子联合为代表的扎根江干的龙头骨干企业;在商贸流通领域,四季青服装特色街闻名全国,万象城购物中心、庆春商圈形成新的商业消费热点。另一方面,江干更具有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依托丰富的土地和楼宇资源,总部经济、园区经济、楼宇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现代物流、信息软件等一批新兴服务业快速壮大。江干范围内,省、市重点项目林立,固定资产投资常常居杭州第一。其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杭州市全力打造“购物天堂,美食之都”的中国杭州(九乔)国际商贸城项目;集聚了省级以上银行总部十余家,各类金融衍生企业数十家的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杭州金融城和钱江金融城项目。
不得不提的是,江干区正在全力打造的浙商总部中心。“我们的目标是:到2016年,初步建设成为全省首要的浙商总部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全球浙商创业创新的总部服务中心。这将是又一个人才、项目集聚高地。”江干区人才办负责人如是说。
引才政策的2.0版
即使到现在,放眼全省,江干区的引才政策含金量都是颇高的,更不要说3年前了。2011年,江干区正式启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个带项目、带技术的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和个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千人计划”和市“521”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力争达到 20人。
“百人计划”文件规定,经过专家评审,凡被列入100个引进团队和人才的,江干区将在创业、安家及企业吸纳人才方面进行扶持,包括项目资助、贷款贴息、财政扶持、房租补贴、住房补贴等。其中包括,自主创业企业最高将可获得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资助资金以及3年最高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房租补贴;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流动资金暂时不足的企业,给予两年内最高500万元银行贷款的全额贴息;对引进的创新人才,给予最高6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特别突出的创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上不封顶”的政策。不仅如此,对首次创业3年内失败的,经评估后,江干区还将再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帮助创业失败者再次创业。
当年,江干区即拿出5000万元,专门设立“百人计划”专项资金,以保证扶持力度。
“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有好的资助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通盘谋划,制定各种更细的配套政策,形成全面、综合、立体的人才政策体系”。江干区很清楚这一点。在认真梳理科技、人力社保、公安等职能部门的相关人才政策后,统盘考虑,有效整合,落实好多项人才政策的“立改废”工作;出台区领导联系人才、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服务人才专项例会等制度;修订完善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意见,进一步夯实政策基础,强化刚性约束;编制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手册,梳理出二十余项专门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条款,并绘制企业创办流程图,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政策帮助。
在“百人计划”大旗下,各部门分工协作、配合默契,人才服务格局不断优化。江干制定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服务人才工作职责,明确各成员单位具体任务分工,围绕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服务人才的整体合力。
不断升级的人才政策,不断强化的全面引才、爱才、护才的氛围,对于人才们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这是杭州的一个主城区的优厚政策,是一个中心城区的求才诚意。人才们也感受到了这份真诚,闻风而动,纷至沓来。两年时间,江干全区就引进了高层次人才和项目67个,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创业项目7个,省“千人计划”人才创业项目3个;还有一个个自主培养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省“千人计划”人才、杭州市“521计划”人才……,仅付出的扶持资金,就达到了3000余万元。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逐步加强。
“两创”平台的2.0版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人才们的创新创业来说,则是平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功能性平台,是吸引创业创新人才和项目必需的重要条件和发展载体。说到这一点,江干区很自豪:“我们江干按照‘龙头引领、百花齐放’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东西南北中’五大人才平台,搭建了比以前更为强大的人才创业创新舞台。”
东部,以东方海创园为核心,打造高端人才创业创新平台。
江干抓住科技经济园规划扩容的契机,充分发挥“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金字招牌的吸引力,整合省大学科技园、东方电子商务园等资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硬件保障水平,夯实东方海创园建设基础,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引进培育力度,着重集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南部,以钱江新城为核心,打造特色楼宇创业创新平台。江干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和特点,依托钱江新城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楼宇资源,重点建设以文创产业为主的新传媒产业大厦、以中高端金融产业为主的资募大厦、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互联网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创业创新平台,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西部,以“智谷·教育培训广场”为核心,打造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平台。
江干辖区内一个颇具分量的高校是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立足校区周边教育培训机构较为集中、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引进知名培训机构和培育中小型培训机构,形成功能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产业园,打造集培训标准发布基地、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孵化基地于一体的人才素质提升平台;
北部,以杭州东部软件城为核心,打造重点导向产业、人才集聚平台。重点发展工业软件、节能环保、物联网和行业解决方案等主导产业,形成软件产业专业人才集聚基地。
中部,以智谷·人才广场为核心,打造全方位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通过招引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入驻智谷·人才广场,形成业态涵盖人才招聘、猎头、咨询、培训、测评等领域的人才开发园区,为全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零距离的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
“东西南北中”五大人才平台是有形的。江干正在或将向人才开放、提供无形的四大平台:
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与各类金融资源建立战略合作的形式,搭建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的贷款担保平台和融资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高效的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情感交流平台,探索建立浙商企业家联谊会、浙大校友会创业交流中心江干分中心等人才交流活动平台,增强人才归属感;打造参政议政平台,除了主动邀请各类人才代表列席、旁听区党委、人大、政协会议外,在制定重大政策、落实重大决策时,广泛征求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建议,发挥好高层次人才咨询建言作用。
人才服务的2.0版
人才要引得进、用得好,更要留得住、扎下根。江干区深深知道个中道理,也对人才们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反映在行动上,就是抱着一种人才至上的理念,以一种周密服务的态度,对人才提供充分的呵护。
“我们大力整合各类人才服务政策,突出高端引领,探索制定全面加强人才服务的若干政策意见,从人才最关心最迫切的创业资金、子女入学、住房需求等问题入手,分类分层明确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人才满意度。”这是江干区的承诺。一份调查显示,在江干区创新创业的人才们,几乎众口一词,他们享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
这里有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人才服务机制,早已建立。在区级层面建立人才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江干区在8个镇、街和科技园区分别建立人才工作站,构建区级和属地两个层面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除了为人才提供项目申报、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一站式全程代办服务;更一揽子解决人才在户口迁移、子女入学、延期签证、出国(境)手续、社保办理等方面的诉求。
这里有周到的人才服务政策。从人才最关心的住房保障、子女就学、贷款融资、安家落户等方面着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每个区领导还分别联系一名高层次人才,定期走访慰问,倾听人才们的诉求,解决人才们的实际困难,提高人才们的满意度。对高层次人才,则有专门的一对一服务机制;在人才们安家落户的住房上,按照“建设一批、租用一批、补贴一批”的模式,分层次解决各梯队人才的住房需求。
这里有优质创新的人才服务形式。江干区认为,为人才服务绝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更应是涵盖创业创新的全过程,实现无缝对接。从2012年开始,江干区每年开展“人才科技月”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集中推出人才资本对接会、“创业导师面对面”、“与才有约”人才招聘周、“钱江时代”创业大赛决赛、“创业达人”资本相亲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
手机、网络等新的通信工具,在江干的人才服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江干人才网、人才工作QQ群等网上服务阵地建设受到空前重视,线上和线下服务同步推进……
2014年,江干区还将在人才服务上下大力气,探索三种路径,创新人才服务机制。比如,探索政府代购服务机制,通过招投标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创业创新相关服务进行集中采购,按需提供给各类创业人才;探索“敲门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零距离服务,实现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探索“领航雁”帮带机制,对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的高层次创业人才进行一对一指导……”
大概,这是江干区人才服务的3.0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