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品、强企业、强平台、强产业”,三大支柱、六大工程,湖州市第一个千亿级工业强县呼之欲出——
长兴工业强县规划关键字:创
本报记者 顾志鹏
“太湖望县、锦绣长兴”。近年来,长兴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致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集聚区,工业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撑。2012年,长兴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7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工业有效投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21.3%,工业强县建设考核名次前进1位。今年1-11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6.2亿元,同比增长21.3%,年底有望跨入“千亿”之列,成为湖州市第一个千亿级工业强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7亿元,同比增长12.5%。
建设工业强县,必须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着力增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长兴工业强县建设《规划》提出,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和“工业强县”方针不动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龙头企业培育为着力点,以产品创新升级为突破点,以产业竞争力提升为落脚点,调结构、重投入、强实体,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千亿级工业强县和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加快建设“太湖望县、锦绣长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强:因地制宜,培育三大支柱产业
创,始也。——《广雅》
“抓实体经济,主要就是抓工业;抓工业,就抓住了实体经济的‘牛鼻子’。作为党委、政府来说,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主导作用,全力以赴抓好工业强县的各项工作。”长兴县委书记章根明告诉记者。
产业强,则工业强。建设工业强县,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长兴围绕建设“工业强县”目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以铅酸蓄电池为核心的新型电池、以织造为主的现代纺织、以物流机械与电子电器为重点的特色机电等三大支柱产业。通过聚力发展,切实提升三大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6年,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同时,加快推进耐火、水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支柱产业与其它产业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
——大力发展以铅酸蓄电池为核心的新型电池产业。以铅酸蓄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等为重点,集中优势力量做强企业,做强产品,做强产业载体和创新平台,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到2016年,在铅酸蓄电池领域保持区域规模全球第一;培育3家全球电池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500亿元;成为我国“蓄电池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绿色能源产业基地。
——着力改造提升以织造为主的现代纺织产业。按照“建链、延链、补链”思路,以织造为主要重点,补全化纤(纺丝、纺纱)产业、做大织造产业、做精印染产业、做强家纺和服装产业,并引导各产业向优势园区集聚,加快轻纺市场建设,不断提升长兴纺织区域品牌形象,努力打造成全国中高档纺织面(辅)料的主要制造基地和无纺布制造中心,加快形成“前中后完整、高中低配套、三高两低”的千亿级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建设“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到2016年,全县纺织产业完成产值超1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600亿元,继续保持浙江省纺织业排名前三地位,成为全省最大、全国领先的无纺布和长丝织造生产基地。
——跨越发展以物流机械和电子电器为重点的特色机电产业。坚持“产业融合,带动发展,重点突破”,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龙头企业、优势产品和重大项目的带动,推进自主创新和两化融合,提升物流机械产业竞争力,培育做大做强电动汽车、电池装备、纺织装备、家用电器和电子元器件等新兴产业。到2016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300亿元,实现在机电设备制造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整合资源,着力做大做强企业
以创制天下。——《国语·周语》
正确把握政与企的关系,形成发展合力。建设工业强县,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作用。建设工业强县,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调控与服务,企业的主要职能是发展与壮大。政与企,好比是鱼与水,政府是水,企业是鱼,鱼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而水里如果没有鱼,也只能是一潭死水。建设工业强县,必须要做到政企同心,政企同行。
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中坚,建设工业强县,必须要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企业来做支撑。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近年来,在长兴县,涌现了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专、精、新、特”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2012年,全县规上企业559家,其中产值10亿-20亿企业4家,超20亿企业4家,超50亿企业2家,超百亿企业2家。
天能集团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先后开发的动力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大功率镍氢电池、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新型纳米稀土硅胶电池、通信备用电池,其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投入规模化生产。201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其中长兴地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148.8亿元,同比增长97.5%,实缴税金2.5亿元,同比增长90.5%。作为行业技术领先型企业的标杆,超威是行业最早攻克铅酸电池内化成生产工艺瓶颈并在集团全面推广的唯一一家企业,也是行业(包括国外)目前普遍采用的充电连体加酸壶的发明专利人。从2009年至今,超威连续3年的销售年均增长率达到56.5%,利税年均增长率达到45%。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0年3月,是亚洲最大的仓储搬运设备生产、研发、出口基地,国内首家打赢欧盟反倾销官司的企业,手动液压搬运车产销量连续8年名列世界同行业之首,占据了全球30%和欧盟35%以上的市场份额。
正确把握引与育的关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引”,就是积极引进先进人才、技术和装备;“育”,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本土优秀人才。建设工业强县、提升创新能力,既要做好引的文章,也要做好育的文章,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
招商选资渐入佳境。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在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建设年产80万吨低碳差别化纤维项目。其中一期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382亩,将建成18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熔体直纺生产线,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项目已正式投产。浙江康迪电动汽车(长兴)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正式下线。这个由吉利汽车和康迪科技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项目,作为国内首条专业生产电动汽车总成的生产线,首期设计年产能达10万台套。
创优:升级降耗,走向高端开放绿色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孟子·梁惠王下》
“长兴县按照‘强产品、强企业、强平台、强产业’发展思路,以新型电池、现代纺织和特色机电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两化融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长兴工业经济向高端、创新、开放和绿色化方向发展。”长兴县经信委主任余双全告诉记者。
以“三区五园”工业平台提升工程为例,围绕“国家级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个重点园区及五个特色工业园(新能源高新园、城东工业园、画溪工业园、城北工业园、煤山工业园),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形成园区建设的专业化、特色化,提高平台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打造推进工业强县建设的有效载体。到2016年,超百亿的强镇(园区)6个以上,其中超200亿元强区(园区)1个。
培优育新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加大成长型、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培育重点行业中“苗子型”和“创新型”企业。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腾笼换鸟”力度,加快形成“主动淘汰、主动转移、主动转型”产业发展新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兴县把行业整治作为重要抓手,在改善生态环境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兴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取得较好成效,先后获得省级“腾笼换鸟”试点和“腾笼换鸟”先进县称号。2012年至今,围绕蓄电池、砖瓦窑、石灰群窑、陶瓷、耐火材料、矿山石子、粉体、纺织、印染、水泥粉磨等重点传统行业,共淘汰落后设备3000多台套。2012年,全县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比2011年下降8.5%、12.7%。蓄电池行业通过两次专项整治,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并全部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园区,产值增长了11.7倍,税收增长7.8倍,环境实现了生态化,铅排放总量从整治前的6670kg减少到2726.8kg,削减59.1%。印染行业淘汰落后型号的印花机、染色机、拉幅机、定型机等435台套,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意大利的定型机、染色机,节能降耗明显。粉体行业关闭全部386家传统粉体企业,淘汰落后设备1000多台套,淘汰落后产能414万吨,引进并采用国内外一流的粉体装备,能耗由原来的6.51万吨标煤减少到3.45万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由12.76万吨标煤减少到1.5万吨标煤。通过行业整治,既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效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为工业经济发展腾出了更多的环境、能耗、土地等发展空间,可谓是“一举三得”。
未来五年,长兴将围绕工业强县建设,积极做强支柱产业、做大龙头企业、做响标志产品,打造千亿级工业强县和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超2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