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当问责
余勤
“我们在生气,它们却在生财。”据央视《新闻1+1》报道,今年1至9月,我国移动短信息业务量约6970.4亿条,其中垃圾短信约占全部短信量的20%。据此计算,仅今年前三季度,垃圾短信就可能为三大“国”字头电信运营商带来几十亿元的收入。
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垃圾短信。从各地一些电信企业的实践看,只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垃圾短信并非不可遏制。据报道,中国移动某分公司推出“绿色网络”举措,一年内就封堵和拦截垃圾短信50多万条。
既然可以拦截,为何还会泛滥呢?说白了,还是经济利益驱动。据央视报道,部分运营商“监守自盗”,与相关公司结成利益联盟,将客户置于垃圾短信的围城之中,让自己生财而让民众生气。
如果是因为觉得自己处于垄断地位,而无需承担社会责任,甚至可以明目张胆地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话,我们的管理部门是否应当顺应民意、果断介入、严肃查处,运用法律手段强化手机网络信息监管;而我们的立法机关是否能从法律层面拿出严惩方案,提高实际违法成本,真正捏住运营商及垃圾短信发送者的“七寸”?
杜绝垃圾短信,老百姓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