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闻时评

这是不是一场必须拼个“你死我活”的对决?城管本是城市秩序的维护者,却被推到了弱势群体的对立面,是谁之过?

转变管理思路,为城管正名

  冯巧婕

  这里本没有城管,小贩多了也就有了城管。网上盛传的段子戏谑了城管和小贩的关系,城管的天生职责,似乎就是与小贩玩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

  近日,城管与小贩之间的一个“君子协定”,让城管的形象有了改观。“板栗哥”徐有胜小两口2003年去武汉投奔老乡,靠摆流动摊为生。2008年,妻子被查出宫颈癌,急需手术费,可两人还有一个11岁小孩在读书。今年入秋,徐有胜进了批板栗,因无销路只好摆摊贩售。9月,洪山城管在了解情况后,与之签订“君子协议”,允许徐有胜把板栗销完,其条件是不能随意流动,卫生自行打扫。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洪山城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值得点赞,也有人认为,这种柔性执法是法外开恩,与依法治国相悖。孰对孰错先不说,洪山城管的做法倒是撕下了“暴力执法”的标签。

  前些天,一个城管朋友向我倒“苦水”,说这活真是不能再干了,不管走到哪里,当别人知道他是城管,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领导在巡查时发现他负责区域有流动小商贩,就扣他一个月的奖金。朋友很无奈:“知道这些小商贩不容易,苦口婆心劝走,一不留神就又回来了,不是没有指定的经营场所,而是就这边生意最好。不把他劝走,我的工资就没了,谁都不容易。”

  这究竟是不是一场必须拼个“你死我活”的对决?城管,本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者,城市秩序的维护者,如今却被推到了弱势群体的对立面,成为“恶吏”的代言人,这种对比与反差,到底是谁之过?

  很显然,城管队伍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此外,城市管理的理念也有缺失。如果按照简单的业绩考核办法,就硬生生地把城管和小商贩对立起来了。试问,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矛盾,城管上任之前,是否接受执法方法、态度等实用培训?此外,小商贩的存在说明市场有需要,如果把他们都赶走,市民的生活便利会不会受到影响?有没有什么次优选择?

  曾看到一则新闻,余杭区有一家超市的空调外机噪音很大,引起百姓不满。该区城管当了回老娘舅,多次组织企业与居民协调,改善了小区的噪音情况。一座城市的管理,除了与小商贩周旋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做。让城管远离恶名,真正要改变的,是城市管理理念和思路。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4 转变管理思路,为城管正名 2013-12-25 3308956 2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