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观天下·眺望2014

伊核问题
谈判破冰变数犹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伊朗新任总统鲁哈尼“切换”灵活姿态,使艰难前行的伊核问题谈判在临近年终时终有所获。

  11月24日,伊核问题六国和伊朗在瑞士日内瓦达成阶段性协议,协议同意减轻对伊制裁,以换取伊朗暂停部分核活动。双方同意在接下来6个月内进行后续谈判,以求就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全面解决方案。

  尽管这份历史性的协议引来国际社会几乎一致的欢迎,但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伊核问题还会继续僵持。

  首先,美国与伊朗交恶多年,很难达成互信,从协议刚刚达成两国就纷争不断便可看出端倪。本月12日,美国以规避对伊制裁、为伊核计划提供支持为由,将一批公司和个人列入美国制裁黑名单。作为回应,伊朗代表团13日暂停与伊核问题其他各方在维也纳举行的专家级会谈。实际上,在美国国会中,坚持不遗余力制裁伊朗的声浪仍然不小。早在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后,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就认为“美国妥协太多”,是一桩“不划算”的交易。之后,部分参议员更是不顾奥巴马反对,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

  其次,伊朗国内的声音也不统一。批评者认为协议中没有明确认可伊朗的铀浓缩权利,而这是伊朗方面谈判的红线。一些反对鲁哈尼的政治派别也不希望温和派阵营因缓解乃至结束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而成为“英雄”,反而乐于看到鲁哈尼的外交努力失败。

  此外,除了六个月的期限外,协议并没有给出各方采取措施的具体时间表,这可能会给协议执行留下隐患。伊朗保守派有可能在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制造麻烦,包括管理部分核设施的革命卫队可能会拖延执行部分协议内容或影响核查人员工作等。


浙江日报 观天下·眺望2014 00019 伊核问题
谈判破冰变数犹存
2013-12-23 浙江日报2013-12-2300007 2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