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文章导航

临海农商银行为农民建贷款经济档案

农户信用好 贷款开绿灯

  记者 刘乐平

  本报讯 眼下,正是涌泉蜜橘“喜上枝头”的季节,郁郁葱葱的橘林里,青枝绿叶间橙黄点点。

  早上8时,记者赶到临海市涌泉镇马里岙橘场时,场长章华龙和五六名工人正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橘子包装成箱。“山东枣庄的车马上过来,要拉走400公斤”。10月份橘场开摘以来,这里已收获30多万斤橘子。

  收购种植户的橘子,支付工人工资,章华龙最近垫进去不少钱,而货款要到临近过年时才能收回,但他显得很轻松。“我从临海农商银行贷到几十万元,资金周转不愁了。”章华龙说,凭自己的信用档案,他不仅可以在授信范围内随用随还,而且还能享受到比一般银行低的利率。

  临海农户贷款不用担保人,章华龙靠的不是关系,而是信用。临海农商银行信贷员黄侠君说:“每名信贷员负责几个村,家家户户我们都走访调查过,综合考察农户道德品质、信用记录、经济情况和偿还能力,用普查的方式建立农户贷款经济档案,这些情况综合起来打分,确立对农户的授信额度和贷款额度。”

  在临海农商银行设立在涌泉镇梅岘村的“梅岘金融便利店”,记者看到,该村每位具备贷款资质的村民,其信贷额度都被张贴在墙上公示。比如,冯昌连是梅岘村柑橘种植户,信贷额度是5万元。“个把月前,老冯刚来申请过一笔5万元的授信信贷,因为有信用记录,10分钟我们就放款给他了。”黄侠君对记者说。

  梅岘村是临海农商银行评定的“金牌信用村”。村里的信贷联络员说,自从拿到这个称号,如果贷款到期,有村民因故还不上钱,总有人会先帮忙垫上。村民们很珍惜这个荣誉,因为不仅贷款优先,同等产品利率还能下降30%至40%。

  开在村口马路边的“梅岘金融便利店”,看着不起眼,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全国首家“农村小微金融便利店”。记者碰到光顾便利店的村民冯桌来时,他正在一台机器前用存折查询余额。“这个月的养老金,打到折子上了。”老冯说,现在每个月取点零花钱啥的,都在这里。“用存折存取款,是银行根据老人的使用习惯专门定制的。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存取款等金融业务。”便利店工作人员说。

  在海拔680多米的兰田山上有5个行政村,有1543人享受养老补助。临海农商银行通过“银村通”试点,在村里设立代理点,实现了农户领取小额现金不出村。

  【链接】目前,临海全市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25.63万户,覆盖面高达92.33%,创建信用镇3个,信用村498个,信用户24.88万户,授信总额达76.61亿元,贷款余额达63.46亿元。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农户信用好 贷款开绿灯 2013-12-14 3295702 2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