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入遗引感慨
#微话题#【珠算入遗,别忘了传承】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一边是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边却是珠算退出教学舞台多年,很多孩子甚至连算盘是什么都未必知道。
@高洪:珠算一定要传承下去。打算盘是两只手在动,左右脑都能得到开发。让孩子学习打算盘,进行珠心算,可以促进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的发展。像在上海、台湾,老年群体中非常流行打算盘,他们以打算盘为乐,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等疾病。
@王垚烽:珠算申遗成功后,很多人开始痛批“十年前珠算被清出小学教材”的做法,我倒不赞成珠算重回课堂。“非遗进课堂”已成时髦,可若中国的每样非遗都“走进课堂”,那学生们不得忙死、累死?此外,很多东西一旦变成一堂课,甚至加以应试化,不仅无助于传承,相反可能引起学生反感,进而更加疏远这些“老古董”。如此,岂不适得其反?
@苏金秀:我不敢说珠算成功申遗有多少现实意义,因为毕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已经被削弱,现实是:一是使用珠算的人越来越少,珠算成了“过去时”;二是珠算已经退出小学教育。但是,庆幸的是,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不爱吃桃: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遗产”常常盲目推崇,不能客观和科学地进行分析,缺乏扬弃,这不是好事情。个人看法,对珠算,应该鼓励个体或小群体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整理和保存,但对整个社会而言,还是“顺其自然”为好,没必要再浪费太多的社会资源去“挽救”它了。
(摘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