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杭州考古所公布年度考古新发现——

唤醒沉睡的杭州记忆

  本报杭州12月4日讯

  记者 戴睿云 见习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李蜀蕾

  绘有缠枝花卉的青瓷脂粉盒、装饰有冰裂纹的青釉油灯、镂花精细的点彩金饰……今天上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公众展示今年发掘的文物,不由让人联想起“照花前后镜”、“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风雅生活。

  借着这场文物展,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展示了全年重点攻坚的考古成果,揭开了天目窑遗址、乌龟山墓群等多个遗迹的神秘面纱。

  今年在临安天目窑群地表采集中发现的黑釉瓷器残片,让考古人为之一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郎旭峰说,黑釉瓷在天目窑群的发现,将给学界探索“天目瓷”之谜提供新的线索。

  天目瓷是一种黑色带有紫及酱色釉彩的瓷器,是宋元时期烹煮团茶的佳配。虽然天目瓷以天目命名,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找不到记载,却在异国它乡的日本发现它的踪迹。早在14世纪的元代,日本来天目山学习的僧人在带回大量佛教经典的同时,可能将这种黑釉瓷器带到了日本。所谓“天目瓷”逐渐得到了日本皇室贵族的更多赞誉,久而久之日本人便将“天目瓷”作为上乘黑瓷的统称。

  现存“天目瓷”的精品多出自福建建窑,但“天目瓷”是否与临安天目窑群有关?尽管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仍无法断定“天目瓷”的源头,但至少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今年3月到6月抢救性发掘的富阳市乌龟山墓群,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14座从东汉到宋明的古墓葬,其中10座为东晋墓葬。“这样大规模的东晋墓葬被发掘,在杭州考古史上较罕见,对研究浙北地区六朝墓葬的排列方法、构筑技法、随葬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负责该墓群考古发掘的领队刘卫鹏博士说。

  细细端详东晋墓葬出土的文物,有玉器,有盘口壶、唾壶、砚、钵、小碗、灶、鸡笼、狗圈等青瓷器,诉说着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尤其是一批梅花形、桃形和圆形的金箔出土,让现代人惊叹1600多年前工匠巧夺天工的手艺。“这些金箔应该是女性步摇冠上的金饰,一步一摇,婀娜多姿。说明墓主肯定是当时的豪族。”刘卫鹏这样解读。

  墓群里还发现了刻有“元熙元年”的墓砖,为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年号(419年),这也是东晋的最后一个年号。“元熙元年”纪年砖在以往的考古和著录里几乎没有发现,填补了空白。

  今年,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还抢救性发掘出一连串深埋于土下的遗产:余杭东明寺古代僧人塔墓群,拱墅区吉如遗址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土台和墓葬,萧山区闻堰镇老虎洞遗址发现大规模成系统的商周聚落遗址,闻堰镇湖山墓群发现跨越千年的古墓群,滨江西兴永兴闸遗址见证大运河昔日繁华……

  得益于考古人与现代化城市建设挖土机主动的赛跑,一个个不断被发掘的遗址,剥开重重的历史尘埃,呈现给我们一个更丰满的古今层叠的人文杭州。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唤醒沉睡的杭州记忆 2013-12-05 3284294 2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