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他们如是说——

最好的礼物是尊重

  【编者按】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多出这样一群人,他们善待周遭,真心微笑;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

  今年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本报即日起推出“我奉献,我快乐”专栏,走近这个因爱而温暖的群体,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和他们一起说一句:请让我来帮助你。

  以爱之名。

  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项颖

  “请让我来帮助你。”和年初见到她的时候一样,这是53岁的程晓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作为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成员,她的每天几乎都和志愿工作有关。

  “参加志愿活动越多,越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很稚嫩,需要改进的还有很多。”谈起自己6年多的志愿工作经历,她这样告诉记者。

  截至今年11月底,杭州市有在册志愿者79万人。当这个群体日益庞大,他们的成长有什么苦恼?这份爱与付出的行为背后,他们有什么喜怒哀乐?

  最想要一声谢谢

  当志愿者,图的是啥?

  大多数坚持参加志愿服务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话。

  今年5月,江西人张贤成成为杭州市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一天,他在花港观鱼景区服务点,看到一名抱着宠物狗的女士硬要往景区闯。他上前阻拦并告知该区域不能携带宠物,却招来一顿谩骂。

  “当时,她一手抱着狗,一手指着我,说你们外地人,管好自己就好了,还来这里多管闲事。”张贤成不掩饰自己当时的委屈,“我们从外地来杭州,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都盼着她更好。杭州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对待每一个生活在这里、来到这里的人,不该一视同仁吗?”

  “其实,只要一句谢谢,表示对我们的认可,让我们知道自己获得了尊重,就会很满足。”程晓琴的回答,代表了绝大多数志愿者的心声。

  上周末,程晓琴带队在杭州火车东站服务,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小陈上前招呼大家有序排队,同样也有人不配合。“几个插队的旅客上来就对着小姑娘一顿臭骂,把人骂哭了。”程晓琴说,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志愿者都会遇到,而大多数的志愿者需要的,只是最简单的那一句:谢谢。

  学会表达你的爱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的上午,杭州市志愿者协会都会开设一堂志愿理念培训,经过两个小时的听课学习,学员们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注册证明。

  “要做一名好的志愿者,光靠这两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在程晓琴看来,志愿工作,需要爱心,更是技术活,“怎么做引导,如何缓解服务对象的压力,做到帮忙不添乱,每个环节都是学问。”

  志愿者吴锐是宁波某高校大四学生,从3年前加入志愿队伍开始,他已经累计参加了不下百场的志愿服务,“我觉得需要更专业的培训。”

  吴锐告诉记者,他参加的志愿服务五花八门,车站指引、敬老院服务、贫困帮扶……“可学校团委从来没有安排过相关领域的培训,每次都是派负责人把我们带到服务点,之后就由我们‘自生自灭’。”吴锐回忆说,有一次,学校组织志愿者们与邻近社区的智障人员结对,互相之间很难沟通,活动最终不了了之。

  志愿服务,是有关爱的行为,可成为志愿者,更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程晓琴告诉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她们这些老队员很高兴,可怎样提高志愿者的自身修养,真正让每一次服务有效果,别让好心办坏事,却是需要重视的课题。

  现在,每次带队参加活动前,程晓琴都会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上岗培训,“每次的志愿服务种类不同,需要注意的内容肯定也不一样。”

  不仅是一种证明

  在温州上班的赵菁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志愿工作,“当初报名参加志愿者,很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比如给孩子们做点英语辅导之类。但是志愿者协会安排更多的是交通执勤、秩序维护等工作,很难发挥我们的特长。”

  另一方面,许多社区却面临找不到志愿者的苦恼。杭州北山街道工作人员丁晶晶告诉记者,现在社区有不少活动需要招募志愿者,却很难找到有专业背景的人,“供需不对接,许多人有劲使不上。”

  此外,在节假日扎堆出现的志愿队伍也让不少社区为难。“一个下午接待好几批志愿者,分配到每个人的事情很少;有的学生志愿服务仅仅为一个证明,明显带有功利色彩。”嘉兴一家福利院负责人这样说。

  浙江省志愿者网络平台“志愿浙江”(http://www.zjzyz.cn)近日推出了手机客户端,为的就是让志愿服务的供需要求更透明规范。“志愿者不仅可以在网上进行注册、志愿服务知识培训、活动发布、活动报名、服务时间网上认证等,而且还能看到志愿服务活动动态信息发布、志愿者招募管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组织管理和数据统计等信息。”程晓琴说。

  对她来说,“请让我来帮助你”,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问候。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最好的礼物是尊重 2013-12-04 3282077 2 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