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斥资百亿打造高效区域交通网络
中心城区实施“客货分流”
区委报道组 金旭孟 陈未鸣
通讯员 赵文娟
本报讯 曾经“港城不分”、“客货混行”、“集卡扰民”的状况,有望在宁波北仑区得到改观。最近,北仑区出台交通新规,泰山路(凤洋一路—通山连接线)全天禁止0.75吨以上货车通行,泰山路(通途路—凤洋一路)全天禁止黄牌货车通行。
这是继今年6月总投资72亿元的北仑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北仑实施“客货分流”交通秩序组织的又一新举措。
据介绍,北仑区现有通车公路62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05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往返北仑港区与内陆的大型集装箱卡车,成为宁波开发开放的一道流动风景线。可随着宁波港年吞吐集装箱超1500万标箱,和临港工业的物流人流集聚,日均3万多辆各类大型货物运输和工程车辆,频繁穿越北仑中心城区,对当地居民出行和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理顺交通秩序,加快集疏运网络建设,成为北仑“以港兴区、产业立区”的重中之重。为此,近几年北仑先后投入100多亿元构建起“六高四横八纵”的高效区域交通网络。其中,“六高”是指,除建成的大碶疏港、穿山疏港等高速外,六横疏港、象山湾疏港、杭甬复线北仑段三大高速公路规划也顺利实施,形成“六箭齐发贯通港区与国家高速路网”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四横”中的沿海中线、329国道、骆霞线和江南公路将继续分流部分短途货运,投资4亿元的城际客运快速通道——通途路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八纵”中既有投资7亿元、全长16公里专为东部穿山半岛开发“舒筋活血”的白洋线等工业运输干道,又有像太和路一样的城市生活、休闲道路,连通北仑核心商务区与滨海新城,形成“观山望湖连城通海”的城市道路新格局。
在着手谋划“临港集疏运”重大战略,初步实现区域道路客货分流的同时,北仑又推进实施“十大舒畅交通工程”。近年来,该区围绕“六高四横八纵”的初步硬件框架,陆续投入8亿多元打造覆盖全区、串联城乡、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网络。其中投入3亿多元用于500多辆公交车的更新,新开通30多条公交线路,使城乡接合部和偏远地区的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缓解。至此,北仑区港联动、城乡一体、客货分离的区域交通体系已基本成型。
据介绍,在认真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北仑对中心城区“禁货管制”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科学周密部署,并将逐步推进。目前,在北仑泰山路沿线各个节点,与禁货措施配套的交通标志标牌、电子诱导屏、电子警察、视频卡口系统等设备设施已全部投用。在对违反货车限制通行方案相关驾驶人进行为期6天的宣传劝导后,该区交警部门开始实施严格管理,通过现场处罚、电子摄录等方式加大查处力度,确保禁货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