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镇干部的最后时光
——追记温岭城南镇干部杨正方
本报记者 张丽 市委报道组 周旻澍
初冬的阳光略显苍白,宛如温岭市城南镇寨门村村主任张和方的心情。
来到镇办公楼,张和方熟门熟路地拐进2楼,走到第3间办公室门口。看到大门紧闭,他愣了一下,顿时神情落寞。寨门村建了一座牌坊,张和方想找镇干部商量题词内容,不知怎么又走到了杨正方的办公室。
老杨去世两个月了,和张和方一样,许多村干部和村民依然不习惯没有他的日子。
杨正方是城南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今年9月25日,年仅49岁的他,因肝癌复发医治无效去世。28年,杨正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播洒在城南镇的这片土地上。
自4年前被确诊为肝癌,动过手术后,杨正方依然奔波在各个村落,直到生命谢幕。
“我马上回来上班”
——杨正方癌症复发后的第一个电话
今年9月9日下午,在寨门村村委会门口,张和方看了看毒辣辣的太阳说:“天太热,还是晚点再过去吧?”
“现在就走,得抓紧时间,老百姓缺水心里急啊!”杨正方已连续好几天发低烧,身体虚弱,他知道张和方是想让他多休息一会。但夏日高温,稻田无水灌溉,他愁得睡不好觉,只想快点新建一座水库,以解村民燃眉之急。下午,他们约好去看看村子西边山头那块荒地是否适合建水库。
荒地前1里地,长满一人多高的带刺野草,他们只能步行进入。身高不足1.6米的杨正方,用脚踩倒野草,再一步一步前行。
“你后天一早到我办公室,我们一起去市水利局问问水库建设相关审批手续。”经过一番勘察,基本确定这块荒地能建水库,杨正方边捶腰边说。
9月11日上午8时30分许,张和方如约而至,却看到杨正方的办公室门关着。“这倒是稀罕事,以前老杨8点不到就在办公室了。”张和方心里嘀咕着,拿出手机,“老杨,你也会偷懒了,现在还不来上班。”
“兄弟,不好了。”电话那头,原先爱说爱笑的杨正方,此刻声音低沉,“我的肝癌复发,可能活不过半年了。”
张和方一下子愣住了:“要不,今天不要去水利局了?”
“不行!你等着我,我马上回来上班。”电话里传来杨正方坚决的声音。张和方不知道,杨正方此刻刚从医院出来,手里还拿着化验单。
杨正方回来了,面色灰暗,神情沮丧。“还有这么多工作没完成,这可怎么办啊?”他看了一眼办公桌上的材料说。
“都什么时候了,工作要紧还是性命要紧?”张和方忍不住吼道。在他眼里,杨正方是领导,更像老师、兄长。两年前,他被选为寨门村村主任,那时村里负债170万元,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事找我。”杨正方当时拍着他的肩膀说,给了他极大支持和信心。
果然,村里搞低丘缓坡项目,整合土地,因付不出工钱,老杨拿出自己的10万元积蓄;村里集体经济薄弱,又是老杨一次次跑到山上,谋划开发王龙口精品农业园。现在,寨门村村级集体资金发展到1000多万元,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化验单出来的那天中午一起吃饭时,他还拿着笔记本,说要整理手头没完成的工作,要赶在手术前交代好。”张和方回忆着,眼圈又红了。
一张特殊的值班表
——30多名村干部为杨正方的最后守护
兰公岙村这两年变了个样,枫杨溪穿村而过,农庄和果园绿树掩映,一改以往破落的模样。
村支书林良德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张特殊的值班表,表上记着城南镇30多名村干部的姓名和电话,他们被分成3班,在杨正方生命的最后两天,24小时守护着他。
杨正方在上海治病期间,每天都有二三十名村干部和村民专程从城南镇赶去看望他。医治无望后,杨正方被接回家里,林良德和30多名村干部早已等在他家。
杨正方被抬到床上后,尽管家里挤满了人,却静得可怕,大家都怕喧闹声会影响杨正方休息。林良德看到曾经活蹦乱跳的人,现在却气息奄奄,忍不住跑到屋外放声痛哭。
“没有老杨,哪有今天的兰公岙。”林良德至今说起杨正方,仍难掩伤痛之情。
兰公岙曾是温岭有名的贫困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6亩。林良德发愁,杨正方比他还愁。他三天两头叫上林良德,在村里到处逛,商量创富之道。
那天是周末,林良德一早接到杨正方的电话,叫他快去村口。“就在这里,把这个乱糟糟的砾石滩挖了,建个鱼塘。”杨正方用手比划着说。看到林良德摸不着头脑,他开心地笑了:“我昨天去安吉了,他们的农家乐办得真好,我们兰公岙山清水秀,也可以发展农家乐,增加村民收入。”
农庄建设项目启动,没钱,杨正方自掏10万元;征地碰到纠纷,他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工程遇到难题,他到市里请教专家。农庄建成后,村里的绿化、小溪整治、景点建设等工程也纷纷跟进。乡村休闲旅游起步,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光农庄的租金收入,一年就有9万元。
林良德向记者诉说往事时,手里还紧紧捏着这张值班表,仿佛不愿记忆远去。“他是真的爱自己的这份工作,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百姓,每次去村里,随便指着一户人家,他都能告诉你,这里住着谁,家里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喜事。”
“我们当时还商量,只要能治好杨正方的病,不管几百万,我们大家一起出。”林良德叹了口气,哽咽着说,“想不到……”
“我已多活了4年多”
——杨正方给妻子的最后一个拥抱
凌晨5时许,天边显出一丝曙光。蒋素珺披上丈夫杨正方生前穿过的夹克衫,站在后门,注视着1里外的山丘,那里是丈夫安息的地方。
在老百姓眼中,杨正方是一位好干部;在蒋素珺眼中,他是个好丈夫。
杨正方和蒋素珺从小青梅竹马。结婚后,两人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的水泥楼房内,虽然生活俭朴,但小日子过得温暖。杨正方做得一手好菜,下班回家,他经常一边哼着《北国之春》,一边张罗着烧菜,妻女则在一旁打下手。
去上海动手术前,杨正方又下厨给家人做菜,姜汁蛋花是为老母亲做的,油焖山药是为妻子做的,炖鸡汤是为怀孕的女儿做的。
“4年前我就查出了肝癌,你们不要难过,我已多活了4年多。”在饭桌上,杨正方宽慰着家人。
“你平时太不注意身体了。”蒋素珺埋怨道。这些年来,杨正方为村民忙这忙那,蒋素珺心疼他的身体,知道挡不住他的脚步,只能每天在他的包里备好药品、雨伞和衣服。
6年前的4月2日,天下着雨,杨正方因高烧不退住院。但接到镇里打来的电话后,他立即脱下病号服,说镇里有急事要回去一趟。老母亲急了,堵住门不让他走;杨正方也急了,在病房里团团转。
原来,当晚镇里发生一起纠纷,杨正方熟悉情况,镇里虽然考虑到他生病住院,但事出突然,自然想让他回来一起讨论处置方案。
“妈,你放心,我陪他去。”蒋素珺清楚丈夫的脾气,反而劝慰婆婆。当晚,杨正方冒雨赶回办公室,和镇干部们一起商量到后半夜。第二天,他又和同事们一起进村入户,分头做群众工作。晚上,当大家散去时,他又自告奋勇地撰写书面材料,妻子在旁端茶送药。次日清晨,当一切办妥之后,杨正方才安心地回到医院。
这次动手术的前一晚,杨正方抱着妻子,说了一晚上的歉疚:“对不起,先把你抛下了。没有让你过好日子,让你跟着我吃苦了……”
在蒋素珺心里,她和杨正方之间的对话,始终未曾中断,即使在他离去近两个月后。“老杨,女儿生了个胖娃娃,六斤一两,母女平安。”这天凌晨,蒋素珺隔着黎明前的薄雾,将喜讯随同自己的思念告诉杨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