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脑子真还要进点“水”

最新研究表明,脑脊液流失会导致“颅内中风”

  本报杭州11月25日讯

  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关于神秘的大脑,我们认识得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一种叫“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疾病被渐渐正视,现在神经科的医生会告诉你,“脑子进水”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相反,如果脑子缺水,可能会造成血肿、脑疝等严重后果。

  有如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关系,颅内低压也和颅内高压相对。只不过,相比高血压、低血压,这种突发性疾病对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和不可知的。“国际上统计,它的发病率只在十万分之五左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谨告诉记者,在国内,由于它过低的发病概率,还未有流行病学方面的统计。

  王谨介绍说,我们的大脑和脊髓并不是“架”在颅骨和脊柱之上,而是悬浮在满满的脑脊液中。这些液体每天不停地在大脑和脊柱之间循环,起着对中枢神经系统托付、缓冲的作用,默默保护着大脑。正常成年人脑脊液总量为110毫升至150毫升,人体每天生成的脑脊液总量约500毫升,也就是说人体内的脑脊液每天要循环更新4至5次,保持动态平衡,确保我们的大脑能够稳定运作。

  在大脑和脊柱之间,将脑脊液包裹住的是一层结缔组织,叫做脑脊膜。这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所谓的颅内低压,就是流失大量的脑脊液。”王谨形容,颅内低压来势汹汹,堪比中风。脊膜的厚度因人而异,有的人脊膜天生又松又薄,会因瑜伽、急刹车等外力作用而突然撕裂,造成脑脊液外流。大脑的“水平衡”丧失后,原本漂浮着的颅神经、硬脑膜等结构向下受到牵拉,“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直立位头痛。某些患者也可能头痛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直立后耳鸣、耳闷、恶心呕吐或者头晕。”

  因为这些常见的症状,颅内低压非常容易被忽视、被误诊。王谨告诉记者,部分患者因为自发性颅内低压可以并发硬膜下血肿、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出现自发性颅内低压后,经过平躺、休息、多喝盐水就可以自愈。而症状一旦严重,必须到医院及时治疗。

  目前,对于重度颅内低压患者的治疗,国际公认的最彻底方案是硬膜外自体血注射,也叫靶向自体血贴治疗。“这是一台微创手术,就是抽取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打到脊膜破裂的部位,利用血液凝固的特性,形成‘补丁’修复漏洞。”邵逸夫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何非方说,手术全程只需一个小时,三至四周后,原本破碎的脊膜将会重新生长。“脑子进水”后,人也恢复正常。

  邵逸夫医院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展靶向自体血贴治疗的医院,目前已成功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140余例。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脑子真还要进点“水” 2013-11-26 3270248 2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