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南湖由桥村拆猪棚谋致富新路

西红花,缕缕飘清香

  本报嘉兴11月24日电

  记者 李茸

  通讯员 张文术 宋翰卿

  一次性纸杯里,澄黄透亮的茶汤中,漂着几根细细的“红线”,氤氲出像胭脂一样的一团,看起来有一点神秘,又有一点诱惑。在嘉兴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益民西红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金根展示着西红花茶。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猪棚。养猪虽然效益好,但问题也很多。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村委会主任魏良了解到种植西红花的效益不错,便动起了脑筋。于是,村里成立了益民西红花专业合作社(西红花又名藏红花),魏良家200多平方米的猪棚,也改种起西红花。

  经过前期大半年的外出取经和栽培,这几天,从外地引种的西红花第一次开花,合作社里里外外都弥漫着花香,人们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段。

  走进合作社的院子,地上、桌上满是紫色的手指长的小花朵,花朵中透着一抹红。十几位村民围在三张桌子旁双手忙个不停。

  “早上7时30分来,下午5时回家,包一顿中饭,可比养猪轻松多了,”60多岁的徐文娟说。她系着一条绿色的围裙,双手飞快地将三根红色的花丝从花朵里面剥出、掐下,然后放到面前白色的瓷盘里,花朵则堆到一旁。“入药的部分就是这每朵花里的三根花丝,底端的白色要掐掉。”徐文娟的手指已经被花蕊染成了黄色。

  徐文娟是南湖区大桥镇由桥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说,以前起早摸黑忍受着浓重的猪粪味,伺候家里的六七头老母猪,累不说,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每天坐在合作社里,在西红花的缕缕清香中,一边和老姐妹们聊天,一边干活,很轻松,每天还有60元工钱。

  不一会儿工夫,白色的瓷盘里,红色的花丝已经堆成了小山,花丝被送到帮工胡永生手中。只见胡永生将花丝平铺在一个蒸锅上,开始烘干。“这个蒸锅顶部是平的,直径85厘米,和这个灶一起,都是合作社专门打出来加工西红花的,温度要控制在100℃以内,不能用电加热,只能用柴火。”胡永生一边烘干,一边拿着镊子将花丝里的白色部分挑出来,并不时用特制的尖头筷子和毛刷梳理下花丝。20来分钟后,原本鲜艳、饱满的一大堆花丝,已经变成了干枯的一小撮。

  胡永生用刷子小心地将烘干的花丝拢在一起,用白纸托着放到电子秤上。“61.1克,不对啊,烘干前是215克,按照规定烘干前后比例5:1,应该只有43克才对,看样子还没到火候。”胡永生嘀咕着,赶紧“返工”去了。

  一旁,已经加工好的西红花安静地躺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储藏罐里。合作社负责人之一黎金根信心满满,他说,今年合作社第一次尝试种植10亩西红花,一亩成品1.5斤,市场价2万元一斤,已经有人在等着收购了。被摘掉花丝后的花朵也可以卖给足浴店,一亩收入3万元不在话下。西红花是冬季作物,地里还能轮作一茬水稻,是标准的“万元千斤”。

  他强调,“我们当初取名字叫‘益民’,就是为了让村里人受益。等明年我们自己的种苗活了,就可以向村民推广了。”

  而对于徐文娟来说,加工西红花不仅仅是当下的一份工作。她得知,合作社已经为村里一户贫困户提供了种苗和技术支持,帮助种植、收购西红花。她期待,明年自己家的院子里,也能花香四溢。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西红花,缕缕飘清香 2013-11-25 3267911 2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