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高山村慢种养见成效——
稻谷卖出米价
记者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卢伟星
本报讯 芦苇在秋风中飘扬着,进山采访的路,被堵住了。磐安县高二乡小柘坑村村口有收购商在收稻谷,一麻袋一麻袋稻谷堵住了路,一时半会儿走不了。
下车来,瞧见了忙碌与喜悦。
整麻袋整麻袋的稻谷,搬上搬下,过磅收钱。收购商叫着名字,一户户人家,挨个轮着。钱数得啪啪响,笑得裂开的嘴,几乎挂到了耳后。
“山外晚稻收购价每斤1.36元。你猜,我们收多少?2.7元!乡里还要补0.1元,就是2.8元!贵上一倍多呢!”村民郭森龙常年在县城打工,对山外的行情了如指掌。
62岁的老郭本已不太种水稻了。在县城打工,一天就是120元。可是,今年他把家里的田全种上了水稻。
“64、65……没错,是6538元。”4亩田,2421.5斤稻谷,老郭一粒不剩全部卖出。“这个价,自己买米回来吃都划算。”
谷价为何卖出了米价呢?高二乡党委书记施时喜笑眯眯地道出缘由。高二乡是磐安的“西藏”,山高、交通条件差,发展缓慢。“但我们也有优点呀,山好水好空气好。种出来的粮食、蔬菜,都是优质的,自然也能优价。田忌赛马,发挥好优势,总能赢的。”
去年春天,乡政府与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公司合作,启动“我的幸福计划”,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与高二乡农民签订种养合同,让农民采用传统农耕方式,生产“慢种养”农产品,并由公司统一收购。
47岁的叶再逃忙进忙出帮着抬粮食,军绿色上衣的左胸口袋鼓鼓囊囊的,“都是钱!刚卖的。”我问有多少?可爱的人儿掏出一把钱,丢给记者说,自己数。
足有8902元。叶再逃可乐了,说:“去年我们都不太敢信,有的人家小搞搞,有的压根儿没参加。去年,外面稻谷的收购价是1.2元一斤,我们就有2.7元了。今年种的人就多了。”他把家里7亩田全部种上。
“成本也省的,7亩田我花了不到400元。不让用农药、化肥,靠天吃饭。今年大旱,我们山里小气候还好,上面水库也有水,也没受大影响。”叶再逃说。
施时喜介绍,全乡共有1200多亩田,去年只有400亩参与,今年增加到800亩。
别说山里人不知山外事,他们都知道。有人就问,中央提倡节俭,这比山外高一倍的米能卖出去吗?明年还能再种吗?
收购现场,品尚道公司总经理蔡文君解答了疑惑。“企业是有压力,但是也在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比方说,简化包装,就此一项,每斤米价可以便宜不少;另外,我们推出都市社员计划,把城里人请到山里来,认养农田,进行点对点销售。”
如今,在人口不过千人的高二乡,有城里“社员”400户。乡里的猪、羊、鸡、米,都直销“社员”家中。“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嘛。”
小柘坑村46户14.5万斤稻谷收完了。我们继续前行,身后是阵阵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