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 未完的风景里,历史与现代文明同在
文 刘梅
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
——永 嘉
一直以来,历史文化村落是永嘉美丽乡村精致的名片。很难再邂逅这样蔚为壮观的景致:200多个古村凝神聚气,如珠玉倾盘,撒落在楠溪江的“天真之水”畔。它们像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述说着永嘉乡村由古至今未完待续的精彩。
但这份精彩中,历史文化村落并不是唯一的风景。以它们为核心,永嘉沉淀了1800多年的文化琼酿,正在历史的新篇散发着香气。以现代文明的角度,结合古村落资源,打造如诗如画的生态、经营如诗如画的产业、开创如诗如画的生活。永嘉向我们展示了“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的乡村哲学。
未完的风景里,历史与现代文明同在
文 刘梅
保护为先
历史文化村落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提到永嘉的历史文化村落,恐怕没有比“令人惊呼”四个字,更能形容感官的震撼。楠溪江沿岸,200多个古村落,涵盖了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三大历史文化村落类型。以时间追溯,最早的茗岙村和下园村,初建于晚唐。许多新时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至今遗存。宋、明、清时代的古桥、古塔、古牌坊、古牌楼和古战场更是极为丰富。“芙蓉村”,以“七星八斗”布村;苍坡村的村庄布局是一套“文房四宝”;暨家寨至今还保存着浓郁的“村寨”文化……历史文化村落能这般成规模、成气候地分布于奇绝的山水环境中已属罕见。更难得的是,它们大都有着连贯的历史线索和一脉相承的文化特色,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建筑风格和风俗习惯。这样特别的“景观”如何不叫人惊呼神奇!
为保护这些“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永嘉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高规格编制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规划和新区建设规划。按照“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原则,永嘉把历史文化村落分为整体型、局部型和单体型三类。设置核心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外围过渡区,进行分类分级保护。
对于“古村要保护、村民要发展”的矛盾,永嘉主要做了三方面的疏导。一是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相关规划实施前建起的新房适当改造。通过“穿衣”、“戴帽”、“减体重”等,减少它们对古村落整体风貌的破坏。二是对古民居倡导“改内不改外”。通过合理的内部装修,让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更适应现代农居的生活需要。三是,通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允许在空的宅基地上,按照仿古风格进行新村建设。
工作开展以来,永嘉对古村落居民搬迁安置,给予了最高的20%的安置面积优惠。还专门建立了县领导和部门、企业挂钩联系历史文化村落制度。累计投入历史文化村落抢救性资金近2亿元,拉动社会投入3亿元。今年年底,芙蓉古村将完成农房集聚建设,届时全村200多户居民将整体搬迁到美丽的住宅新区。
如今的永嘉,古村落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成功涌现了芙蓉村、苍坡村、屿北村三个中国传统村落,芙蓉村、屿北村、埭头村、茶园坑村、暨家寨村、林坑村六个中国景观村落和国家级生态村埭头村等一批特色村落。其中楠溪江古村落整体被授予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随着古村落保护工作越做越细,永嘉逐渐意识到要提高老百姓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村民致富和古村落保护之间找到联系点。因此大力发展古村落旅游产业,成了永嘉古村落保护利用探索的一大驱动和特色。
总投资1.84亿元的“六个一”工程已经在岩头镇全线启动。通过立面改造、三线地埋等整治,岩头镇中心街区将形成一条集购物、参观、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它适时连接到以水为带,以街、廊、屋为风情的丽水街,形成丽水街南北两段“历史与现代对话、人文与商贸共生”的新景致。
以山水为布景,古建筑为点睛之笔的岭上人家,通过永嘉古村落旅游的整体开发,农家乐生意大为红火。据老板金邦乾透露,仅3年时间,岭上人家“农家乐”餐饮的收益已翻了几倍。现在,金邦乾和周边的农家乐经营户统一经营岭上人家。他们自主安装、推广先进的排污截污系统。从经营财富到经营乡村, 金邦乾决心把老祖宗的“馈赠”发扬光大。
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永嘉农家乐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2亿元,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近5000元,村民自觉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明显增强。
治水为要
以“天真之水”妙画楠溪
如果说古村落是永嘉美丽乡村的魂,那么水就是永嘉美丽乡村的灵和韵。楠溪江一带,筏入溪流,可观水之奇净。含山、藏瀑、嵌村,不绝千里。古村落多与水相连,水是乡村景易的催化剂。静时,水面如仙人抚琴,以风为指,撩一波而牵全身;水纹扩散,悠悠入村的是韵。动时,水流如飞珠溅玉,天汉倾落;水声穿云渗石,阵阵入村的是势。若逢山岚,水姿变化,一时一景,袅袅入村的是幻。要保留这样生态古朴、野趣天真的画卷,守护“干净”的水显然是重中之重。
根据上世纪80年代制定实施的“楠溪江流域环境保护规划”,永嘉严格执行在楠溪江中上游不发展工业,严格控制规模养殖。近年来否决了20个一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楠溪江中上游水质常年保持国家Ⅰ、Ⅱ类标准。水质优良,成为永嘉斩获我省十佳嬉水胜地、我省十大“养生福地”等荣誉的“秘密武器”。
“十二五”以来,永嘉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利投资26.2亿元,其中仅2012年就争取到省级以上水利补助资金4.42亿元,居全省首位。楠溪江供水工程、县垃圾焚烧发电厂、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三江标准堤等一批重大水利和环保工程建设,解决了永嘉19.6万农村人口饮水的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96%。通过竭诚努力,今年永嘉荣获了全省第十九届水利“大禹杯”银杯奖。
为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永嘉率全省之先刑事立案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今年不惜牺牲13亿元GDP坚决关停并转了134家电镀、造纸、合成革等重污高耗企业。整治黑臭河、垃圾河63条。素有“牛奶河”之称的桥头菇溪,如今已成为百姓乐道的“畅游河”。
除此之外,永嘉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通过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有效防止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入河污染。目前永嘉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率达93.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70.9%。治水治污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强,永嘉乡村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乡村日益秀美,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加速完善,永嘉吸引了大量的浙商温商回归投资。去年以来,永嘉共引进重大项目44个,总协议资金达566亿元,实到资金83.34亿元。其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还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成为了获得“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组织奖”的两县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通过建立“回归共建新农村”平台,在外永商已捐助5.2亿元用于改善永嘉农村环境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楠溪江流域517个村全部建立了环保村规民约。一些企业主自备船只、聘请工人义务当起了“河段长”。永嘉发展了环保志愿者1500多人。涌现了“全国草根环保第一人”陈飞、“全国环保建议王”杨建南等知名民间环保人士。
发展为魂
打造诗情画意的生态、文化与产业
步入国家级生态村——埭头村,人们折服于这里自然古朴的生态环境。巨大的古樟树至今流传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的古老传说。别致的水井藏着沁凉的山泉。优雅的竹林掩映朴素的村落。山上森林茂密,山下田畴如画。这叫人流连忘返的景象,全得益于永嘉美丽乡村工作对农村生态的细致“呵护”。
按照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的要求,永嘉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清理河道清洁乡村”等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省市级村庄整治574个,创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4个。农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进行“一周一督查、半月早餐会、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追责”工作机制。对落后单位进行“三色”预警和公开约谈。永嘉农村形成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浓厚氛围。
生态变好了,产业根据生态利导、转型升级。如今,永嘉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已建成2个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1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永嘉乌牛早、永嘉早香柚、永嘉田鱼等,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业品牌。据统计,十年来,永嘉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4081元上升至2012年11710元,翻了将近3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生态、发展农业的同时,永嘉深入实施“大生态旅游区”战略。积极创新旅游投融资、开发建设、宣传营销机制。加快推进“三中心六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掀起了旅游业发展新热潮。
利用“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优势,去年以来,永嘉共签约了18个总投资140亿元的旅游项目。其中总投资46亿元的楠溪慢城、楠溪云岚养生度假村和楠溪江国际房车露营公园三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通过成功举办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中国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品牌知名度锐升。今年永嘉游客接待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同比增长26%以上。
与过去单纯的山水观光旅游不同,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永嘉注重文旅结合,将文化元素不断融于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楠溪江古村落资源,永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中楠溪江文化园已入选全省27个重点培育的文化产业园。投入1.84亿元打造核心古村落“六个一”工程,相继建成了古村绿道、旅游文化商业街、20个文化展馆和33个文化大礼堂。它们充分展现了楠溪江耕读、宗族、民俗文化和乡土建筑,发扬了永嘉诗画、昆曲的精髓。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现在永嘉已建成镇街综合文化中心11个、农家书屋137个,95%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阵地。永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排名从2008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去年的全省中等位置。
当古村落、楠溪江、优美生态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串联起永嘉美丽乡村的“新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未完的风景还有许多值得探寻的价值。如何深入融合,让历史与现代文明对话,共同再续“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的传奇,是永嘉下一阶段农村工作破解的要题。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浙报智库 │统筹│杨剑灿 叶英建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钱报网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素材│永嘉县农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