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丽乡村

文章导航

富阳 自然的品格

  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

  ——富 阳

  自然的品格

  —美丽乡村的富春山居图

  文 仇欢

  富阳之美,美在自然。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全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阳,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素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美誉。山一程,水一程,孕育了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地庙山坞、永安山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新沙岛风情小镇、大溪美丽乡村……漫步其中,恍如走进了黄公望大师的精品画作之中,叫人流连忘返,怡然自得。

  富阳之美,美在前景。坚守“富裕阳光”的梦想,执著描绘一幅“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以建设美丽富阳为统筹,以“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为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建好美丽乡村的富春山居图。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东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也是富阳美丽乡村的写照。美丽乡村,从居住者的生活状态开始改变,已从人们视线的边缘渐渐转移至中心,从旅游地图之外变成了旅游胜地,成为了“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更是“美丽富阳”下一个阶段的重心,这里充满了追逐梦想与希望的动力。

集田园之美与城市之利

  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富阳“美丽乡村”建设的魅力独具。在气质上保持乡村的原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入则可享都市生活之繁华,出则可得自然山水之宁静,进退之间,安居而乐业。

  从2011年起,富阳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美”要求,因地制宜,把“富春山居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加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有力举措,充分发挥精品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样板作用。富阳在我省率先完成“百千”工程村庄重点整治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全面开展以中心村、精品村和历史文化村落等为主要节点,以富春江景观带为轴线的连线成片创建,在全境内形成一个“处处有风景,村村有欢笑”的幸福农村格局。这个格局用市农办何明葵主任的话来诠释,就是“最终将会形成一个串点成线、串线成片、集中连片、点线片面为一体的,有着科学规划、设施完善、服务配套、产业特色鲜明、文化传承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的农村新社区和农家乐乡村示范景区,从而真正实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所传递出的那种平静、和谐的意境”。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胭脂工程”,而是一项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富阳全面开展提升村建设,推进农村均衡发展。按照“普惠”的原则,从2011年起,富阳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提升工程,扩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范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均衡推进。

  沿着富春江南岸,我们来到从美丽乡村建设中凸显出来的典型村——八一村。

  八一村,这是一个位于富阳城郊的村庄,沿着江岸整齐排列着一幢幢洋房小别墅,别墅前面是一块块菜地,绿的莴笋,青的辣椒,艳艳的西红柿在枝叶间闪现,菜地旁边是一条整洁的沥青小道,以24节气为名的小巷小道,在村落中有序地排列着。

  八一村在富阳是个典型,但绝不是特例。

  富阳有着多元而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禀赋,美丽乡村建设自然离不开这山这水的基础。把“三江两岸”富阳段景观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富春江沿岸、主要交通沿线、“富春山居”新农村精品工程4条精品线沿线成为了美丽的风情带,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历史文化村等似是珍珠洒落其中。2011年和2012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对富春江沿岸37个村进行整治,点线片面相结合,提升富春江这条主轴线沿岸环境面貌。今年新开展45个美丽乡村提升村、5条精品线、2个精品区块和8个历史文化村建设,整体提升富阳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随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富阳农村环境和人居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精美别致的别墅住宅,鳞次栉比。村中每家每户庭院绿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居民生活多样化,俨然成为一个现代人休闲享乐的“度假村”。

  富阳美丽乡村的故事,像一部清新隽永的电影,演绎着富春山居图上的景致与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内而外的。

融乡村即景与旅游经济

  美丽乡村什么样才够“美丽”?如果说外在的美丽是乡村的肌理,幸福是乡村的内在归宿,那么美丽经济的衍生则是联系乡村内外的脉动。“美丽”在这里是拓宽农村的发展之道、农民的增收之道。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形态上不谋而合。其核心主要表现在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居住空间、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封闭的民俗文化传统。

  杭州向西约80里,杭富沿江公路边,有个黄公望村,因为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隐居后山,创作《富春山居图》而得名。2007年由原华墅、白鹤、株林坞、横山4个村合并而成。依托黄公望隐居地与《富春山居图》创作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已形成颇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风情小镇。

  走进黄公望风情小镇,绿树成荫,有上百棵百年老柿子树,还有黄公望森林公园以及几十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和富春民居,杭州、上海等周边游客云集,喝茶、聊天、吃饭……成为了一个集“黄公望隐居地、国画艺术园地、两岸交流基地、慢生活度假胜地”于一体的具有富阳特色的“梅家坞”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除了未来的“画家村”,还有大美洞桥。

  在百度中搜索“洞桥”,立即跳出无数驴友、游客、摄友们拍摄的众多美图和精选旅游线路推荐。

  夏日时节,当你来到富阳洞桥镇贤德兰青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长238米、宽83米的水稻版《富春山居图》。

  近年来,静美的小镇洞桥运用油菜花和麦苗绘出了“洞桥”、“富裕阳光”、“美丽中国”等多幅美轮美奂的大地艺术作品,成为田野间一道烂漫风景。游客慕名而来,不仅带旺了当地农家乐,而且带动了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

  沿着溪流上行,来到大溪村,村庄建在岩岭湖水库边,有大片原生态草地,偶有白鹭飞过,自成美景。

  “突出生态美,淡抹村庄,尊重自然,融入自然,不搞大拆大建,贪大求洋;突出文化美,充分挖掘地方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渊源,彰显乡土文化气息。”这是大溪村建设美丽乡村中一直秉承的理念,通过因地制宜实施藏马凸农居点建设、大坞古村落保护、姚宅湿地保护、大溪公园建设、村庄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独具匠心打造让“村民依恋、市民向往、游客痴迷”的新农村。如今,农户主要从事蚕桑、茶叶、竹笋、渔业等特色农业,生态经济成为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的香莲岛、富春桃源、茶湾山庄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一个乡村,一种形态,一种生活。解读富阳乡村之美,我们不仅嗅到了泥土的芬芳,也感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热浪。

聚历史之品与文明之势

  乡村承载了先祖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的文明之光,承载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风雨春秋的梦想,也承载了更多的农耕社会文化。品质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的神韵是希望的田野,清清的河流,绿色的村庄,淳朴的乡音,唤起美好的向往,不仅仅是宜居宜业,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归属。

  富阳人杰地灵,古有孙权、孙过庭、罗隐、黄公望、董邦达等等,今有郁达夫、麦家等人,皆出于此。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富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涵。

  古民居凝结了一个乡村的记忆,传承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富阳农村古建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古宗祠等古建筑开展保护和挖掘文化资源,适度培育古村游,形成特色明显、内涵丰富的乡村文化。坚持风格乡土化、材料本地化、建筑个性化,努力建设传承文脉、弘扬历史的美丽乡村。

  201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在洞桥镇的大坞自然村采风过程中发现了这里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他认为,这里的古民居所用石材取之当地,与所处的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具有重要的保护和推广价值。

  如今,大坞村古民居群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这将成为富阳美丽乡村的一个亮点。“我们就想让这个地方成为大溪的一道风景线。”在当地人的脑海里,未来的大坞村在做好古民居保护的前提下,将进行农家乐、洋家乐、农耕体验等一系列开发。

  文化是一个村落的本质特征,也是塑造个性品牌的重要依托。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富阳一些村庄通过挖掘整理,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品牌。

  富阳注重树立核心价值导向,让风尚美融入人心,让美丽乡村形美人更美。

  位于富阳南端山坳中的窈口村,通过建设农耕博物馆、乡村文化大舞台等,把村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的文化活动植入农家乐中,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诸佳坞村是徽商胡氏后裔集居地,为弘扬大孝子胡谦的孝道文化,村里通过修缮胡氏宗祠、精心打造文化墙、推出晚清篆刻家胡震纪念园等,形成一所颇具规模的孝义文化教育基地。

  广场“时间”,让文化渗透进村民的生活。

  漫步于洞桥村,洞桥村休闲文化广场、金银山文化公园……一个又一个广场已经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地。据了解,洞桥村通过整合中心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资金、项目,加强对文化场所、文化队伍的建设力度,打造出了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新中心。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浙报智库 │统筹│杨剑灿 叶英建 │媒体互动│钱江晚报 今日早报 浙商杂志 浙江在线 钱报网 浙江手机报  │战略支持│央视财经频道(CCTV-2) 浙江卫视  │素材│富阳市农办提供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22 富阳 自然的品格 2013-11-20 浙江日报2013-11-2000008;浙江日报2013-11-2000009;浙江日报2013-11-2000013;浙江日报2013-11-2000014;浙江日报2013-11-2000012;浙江日报2013-11-2000011;浙江日报2013-11-2000016;浙江日报2013-11-2000019;浙江日报2013-11-2000017;浙江日报2013-11-2000023;浙江日报2013-11-2000032;浙江日报2013-11-2000037 2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