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总书记来到我们中间

——本报记者、十八大代表俞佳友列席三中全会手记

  本报记者 俞佳友

  和煦的阳光洒满初冬的北京,晴朗的天空朝霞灿烂。

  13亿中国人的关注和世界的目光齐聚京城。

  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描绘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我是10月26日接到列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知的,11月8日赴京报到,9日正式开会。省领导夏宝龙、李强、王辉忠、葛慧君、梁黎明作为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参加会议;我和“最美妈妈”吴菊萍两人作为来自浙江基层的十八大代表列席全会。4天的会期,除了两个半天是全体大会,其余都是分组讨论。我所在的组共有出席和列席会议的代表50余位。

  最让人激情澎湃的是那一天的分组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我们组,听取大家的发言讨论。当总书记走进会议室时,代表们的掌声特别热烈、特别持久。

  “总书记好,总书记好!”习近平总书记一到代表中间,就和所有代表一一握手问好。当我介绍自己是浙江日报记者时,总书记握着我的手,点点头,微笑着说:“好!”刹那间,暖流和力量从心底升起,让我心潮激荡。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代表们发言时,不时记录、插话,与大家亲切交流。

  第一个发言的省委书记夏宝龙说,一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稳健成熟,深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信赖。他们勇于担当、以身作则、从容自信,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和为民造福的情怀,勇挑中国发展重担,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持续健康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方向,充分展示了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领导水平,显示了大国风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人民群众看到的是一个怀揣梦想、敢作敢为、风清气正、充满希望的中国。

  夏宝龙说,这次全会意义重大,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一个坚定态度,吹响了一个巨声号角,作出了一个重大部署,体现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和组织保障创新。

  时间已近中午12时,踊跃发言的代表们意犹未尽。整整一个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引经典、讲故事、说感受、谈道理。他用亲切、真挚的话语,深情地对代表们说,大家的发言都讲得很好,我们要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来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从总结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中看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做时代弄潮儿,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最终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

  总书记对代表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自信、执著和决心。我们每一位代表都觉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深刻又温暖。

  在这次全会上,省领导李强、王辉忠、葛慧君、梁黎明,列席全会的我和吴菊萍都先后发了言。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高举改革大旗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号”巨轮,开启了新的航程。

  总书记倾听基层代表声音,深切感受基层的氛围。基层代表列席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着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信号。列席全会期间,我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我在分组讨论发言时说:“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和浙江日报普通记者,能列席中央全会,感到无上荣光、责任重大;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都将是自己一辈子难以忘怀的。”

  有着党的十八大代表和党报记者双重身份的我,要一如既往深入到基层一线宣传党的好政策,传递改革好声音,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知悉民情,为共筑“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难事。我将一直奋斗在基层这个大舞台,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战士,永不停歇为民服务的脚步。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总书记来到我们中间 2013-11-13 3254963 2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