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余杭多名的哥自发接送老人看病——

车轮上的爱心接力

  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高艳列

  本报讯 傍晚5时50分许,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梅堰社区进修弄小区,一辆出租车缓缓驶入,稳稳停住。司机走下车,打开右后车门,弯腰伸手,小心翼翼地将一位老大妈扶下车。临别时,老人握住司机的手:“真是麻烦你们了,谢谢你们!”

  7个多月来,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

  老人姓杭,今年83岁,患有尿毒症,每周要去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3次血透治疗。虽然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她的内心很温暖,因为有一群热心的哥,让她心头充满暖意。

  春去秋来。一群的哥轮流护送老人就医的爱心接力故事,如涟漪般在当地流传开来。

  第一棒:的哥许国华

  时间回到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傍晚5时多,余杭安达汽车出租公司司机许国华交完班,开私家车到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准备义务接一位病人回家,看见刚从医院走出来的杭奶奶和她女儿钟女士。当时是出租车交接班时段,很难打到车。站了约5分钟,老人已经脸色发白,颤颤巍巍。“我上去一问,才知道她刚做完血透。正好我接的那位病人没这么快看好病,就先送她回家了。”许国华说。

  一路上,许国华和杭奶奶闲聊,得知她每周一、周三、周五都要做血透,去医院时由儿子送,因为儿子在德清上班,没办法在傍晚赶回来接老人回家。于是,她有时搭病友的顺风车,有时自己打的,运气不好时,要等上快1小时,常常弄得筋疲力尽。

  “以后,就由我来接你吧。”许国华当即提出,他很明白,患病的老人特别渴望关爱。

  之后的一周,许国华完成交接班后,就开私家车接杭奶奶回家。杭奶奶心里过意不去,几次要给他路费。“我要是收钱,不就成了黑车啦?”他开玩笑地婉拒。但老人挺执拗,说什么也不肯再坐他的车,许国华只能另想办法。

  第二棒:的哥丁妙庆

  “有位老人经常要去医院做血透,你能不能定期接一下?”许国华把这事告诉同一公司的晚班司机丁妙庆。丁妙庆爽快答应。于是,每逢杭奶奶做血透的日子,他跟许国华交班后,便直奔4公里外的医院提前等候。

  有一天傍晚,暴雨如注,不少路段积水超过20厘米,能见度极低。要是以往,丁妙庆肯定等雨停了再出车,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失约。严重积水,加上四处堵车,他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医院,等把杭奶奶安全送到家,已临近晚8时。杭奶奶和钟女士过意不去,非要按计价器显示付费,但最后丁妙庆只收了起步价。

  “老人这么辛苦去看病,其他忙我帮不上,能帮老人回家,我就舒心了。”丁妙庆说。

  第三棒:的哥姚德兴、姚巍杰

  今年6月,丁妙庆因为家里拆迁,要请假一段时间。他把接送杭奶奶的任务,托付给好朋友余杭众信客运出租有限公司司机姚德兴和余杭临平出租客运有限公司司机姚巍杰。姚德兴的交接班地点离医院约有6公里,因此他完成交班后,必须马上往医院赶。姚巍杰则自告奋勇加入接送队伍,只要丁妙庆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

  “尊敬老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姚德兴的想法很简单。有一次,一家酒店来电话让他送客人去萧山机场。对他来说,这绝对是一笔较大生意,但如果去了机场,就赶不上接杭奶奶。想到这点,他婉言回绝了酒店。“要么不担这份责任,担了就一定要说到做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第四棒:更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

  之前的3个多月,接送杭奶奶的事一直是“秘密”进行。直到今年7月,与姚德兴搭档的白班司机发现他每次交班都行色匆匆,开车就走,还经常催他要准时交班。“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满腹狐疑。再三逼问后,姚德兴才说出了真相。

  于是,这个爱心故事开始流传,更多的哥先后加入爱心接送的团队。按照“谁就近谁去接、谁有空谁去接”的方式,他们在爱心之路上跑得不亦乐乎。

  如今,温暖的涟漪还在扩大。“以前,我去接杭奶奶常常没地方停车,现在,医院特别允许我停在大楼门口。有时等的时间长了也不收钱。他们说,我是在做好事,医院也要‘顶’一把。”丁妙庆笑着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车轮上的爱心接力 2013-11-12 3232985 2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