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镇海景区推出“黄背包”行动鼓励公益

捡垃圾,换门票

  本报镇海11月10日电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蒋森

  头戴小黄帽,手拎黄色手提袋,走在宁波镇海九龙湖景区的游步道上,一看到有可乐瓶、果壳等垃圾,便俯身捡起,扔进手提袋里,继续前行……

  要不是这一群人里有老有少,年纪参差不齐,你一定以为他们是景区的清洁员,其实他们是普通游客。

  今年6月,镇海团区委在九龙湖景区开展“黄背包”行动,邀请游客边游边帮景区清理垃圾,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景区清洁。游客可凭捡拾的垃圾换取到一定数量的免费门票。

  早上8时30分,在一家企业上班的秦红波带着15岁的女儿来到景区售票点,领取了一顶黄帽子、一个手提袋、一张卡片,踏上了近50公里的步道游。走了大概五六百米,才捡到今天的第一件“战利品”:一只塑料袋。她说:“捡垃圾既能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培养良好习惯,对女儿更是一种言传身教。”

  秦红波记得,有一次她正捡着垃圾,看到一群游客把喝空的可乐瓶随手扔在路边,可乐瓶翻了几个身,滚下山坡,还好“跑”了四五米就被草丛卡住。她赶紧小心爬下山坡,把瓶子捡了起来。这一切,“肇事者”看在了眼里,脸都红了,再有人乱扔垃圾,“肇事者”也会帮着去捡起来。

  “妈妈,现在垃圾怎么这么难捡到呀?”女儿嘟着嘴,觉得挺没成就感。几个月前,她们第一次来这里捡垃圾时,情况可不是这样:走个几百米就能捡满一袋,重阳节那天,竟然拾到了200个饮料瓶。

  垃圾问题,一直是各个风景区共同的痛处。

  九龙湖景区游步道今年3月对外开放,周边市民每逢周末来爬山,一天人流量多达两三千人,遇到节假日更是爆满。人潮给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每年仅用在清理垃圾上的费用多达10万元。

  50多岁的王慧祥是景区4名专职清洁工之一,他稍微有些驼背,是常年背垃圾烙下的痕迹。“每天早上五六点,我就得起床上山捡垃圾,10公里路就可捡到那种超大型的专用垃圾袋满满两大袋,最辛苦的是要把垃圾背下山运到出口处。”一天清理一两百斤垃圾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遇到节假日公司还得加派人手。

  “靠景区自身力量维持这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步道清洁很难,但如果发动游客一起参与,那么景区有了成千上万的清洁工,何愁没有整洁的环境?”活动发起人、九龙湖镇团委副书记刘崇华说出了推出“黄背包”的初衷。

  “黄背包”上山之旅,迅速升温。

  “能不能给一只黄袋子,我们也想加入。”家住庄市的张赋功正埋头找垃圾,被一个声音叫住了。一个20岁出头模样的小伙子,推着辆自行车登山,口音不像本地人。他说一路过来,看到了不少“黄帽子”,觉得很有意义,也想尝试一下……

  本周末,来领取“黄背包”的游客多达70多人。而“黄背包”活动开展至今,游客们已经清理掉3000多斤垃圾、2000多只饮料瓶。清洁工王慧祥这下可轻松了,每天山上转转,一天也收罗不了一袋垃圾。

  捡垃圾,还能换门票。

  下午2时,秦红波母女已经走完游步道,在出口处,她们拿着捡来的两袋垃圾,换取了一张景区梦幻乐园的门票,下午,她准备带女儿去那里玩一玩。

  “虽然整个景区大门票是免费的,但是里面有一些自费的项目,比如,滑草、儿童乐园。游客捡来的垃圾可换取儿童乐园等门票,还能换取景区观光车等免费服务。”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服务公司总经理徐红霞说,景区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激励措施,引导更多人加入“黄背包”一族。

  据悉,“黄背包”将在镇海所有景区推广。如果垃圾越来越少,“黄背包”无垃圾可捡时,游客可以转向其他公益活动,比如树木有病虫害需要挨个打针,工作量也很大,同样可以让“黄背包”们帮个手。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捡垃圾,换门票 2013-11-11 3252370 2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