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们
卓越的教育
本报记者 石天星
在美国,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第56号教室是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一群来自普通家庭的五年级孩子来到这间教室,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收获了受用一生的技巧、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当他们长大后,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大门也纷纷为他们开启。
“霍伯特位于洛杉矶市中心,每当我忆起小学时光,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那个可怕的环境。有不会说英语的孩子,甚至不会说英语的老师。然而,在五年级那一年,当我走进第56号教室,一切都不同了,外面的世界消失了,吉他课、旅行,以及莎剧角色将一切取代。它成了我的第二个家,而班上的同学也成为我的家人。我的成长大多要归功于第56号教室,这个地方把我塑造成今天的我。”
这是一位就读于圣母大学的学生多年后写给雷夫老师的一封信。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人都会激动不已,因为这位老师真的实现了他自己唐·吉诃德式的理想——给学生们卓越的教育!《纽约时报》称他为“天才与圣徒”,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好老师身上圣洁的光辉。
“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这是雷夫老师对第56号教室里学生们的称呼。放学之后,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都会自愿留在教室里,雷夫老师会拿出莎士比亚的剧本来带领学生们逐字品读原文,一起观赏莎剧电影,并反复聆听著名莎剧演员念台词的CD,然后是无数次的试演,他们每年都能将一出完整的莎剧呈现在舞台上。
“好的表演和其他的事情是一样的,都是由十分的天赋加上九十分的努力而来。”雷夫老师说,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演出时总会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更大的收获“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
每天早上,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还都愿意早到整整一个小时,因为雷夫老师会带领他们训练一项经常受到忽略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会一起虔诚地诵读课桌上贴着的一张纸,那是第56号教室的“圣经”,上面写着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策略,解题,分析。接着,雷夫老师会给学生们出一些较有难度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们学会在不造成敌对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异议,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困境会发生,它是人生的一部分。”雷夫老师说,成功或失败、满足或不满,往往都取决于回答这个简单问题的能力。
雷夫老师不是一个爱说教的老师,他想让孩子们明白的道理都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实践中体会,而他独创的阅读、写作、数学、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更是深受学生们欢迎。这些内容被放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二部分,简直可以当作一本具体的操作指南来读。他谙熟儿童的天性,不单单是希望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天赋,更是希望能够让他们养成一些终身受益的习惯。愿更多的老师能看到这本书,成为一位好老师需要永不磨灭的热情和精益求精的努力,愿更多的家长能看到这本书,就会知道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反思自己过去惯有的教育理念是否真的正确无误。
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分散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书当中,简单地来说,他倡导的是以维护“信任”为动机的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这是第56号教室的“地基”,他认为做事情的动机分为六个阶段,而第六阶段才是最正确的动机——我有自己的准则并奉行不悖,在第56号教室,这“六阶段”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在具体的教育方法当中,所有的训练都围绕着品质的培养而展开,他说“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会考试固然好,但更值得称赞的是价值观”,“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纪律、责任、仁爱、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时间管理”是雷夫老师最想教给孩子们的。“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而再多的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过程就是一切。”这就是雷夫老师的理念,他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