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走进宁波慈溪方家河头村,遍地历史遗迹却在苍天古木前失了颜色。树老叶新,井老水清,村老人兴,这就是人与自然最朴素的相容与延续。寻访树的故事,就能清晰触摸到一个村庄兴盛不衰的秘诀。

方家河头,树在,村在

  本报记者 陈醉

  市委报道组 卢萌卿

  一座村庄倘若有几棵古树,几栋保存完好的明清老宅,再有一两处古迹,那已是历史的眷顾了。

  而在宁波慈溪方家河头村,命运的青睐总惹人心生妒嫉。村里90棵年过百岁的古树盘村而居,足足有三四十个品类,300多年的桂花飘荡清香,还未消散,800年的银杏又泛了黄……上了年纪的老树,就这样生生不息地守护着无数老宅、古道。

  任何古村落都有一个共通的底子:“老”。就像玉料,愈老愈温润。

  或许是古树的繁茂,方家河头村的“老”显得与衰老无关,树老叶新,井老水清,老街只是老旧而不至于破败,那些古迹、遗存镶嵌在古木林间,说不清谁才是主角,岁月弥新的故事就和那些不起眼的绿色古木休戚相关了。

  指点江山的樟树

  “最年长的树在哪儿?”

  方家河头村里随便拦下村民一问,都会得到同样的回复:“傅家塘老庙宇前的樟树。”

  循着线索,眼前,千岁高龄的老樟树周身依然枝繁叶茂,五六人才能合抱住枝干。77岁的老村民方洽盘又坐在了大树庇荫下,抽着烟,滚圆的烟圈挨个吐出,模糊了视线,错乱了朝代。

  北宋末年,战乱纷起,江山无处安放。方腊起义失败,将士分崩离析,一部分人把未完的家国梦想带到了江南这偏远的山坳里。“我们方氏祖先可能就在那时种下樟树的,也许还怀揣着埋葬江山豪情的决绝,从此‘采菊东篱下’。”方洽盘试图撬开老树闭而不语的嘴。

  “东篱”或许没有想象中平静,时事不时来插一脚,搅动人心。

  明永乐年间,著名的孝儒公案发,大樟树亲眼看着,正学公的亲族和后代为了躲避灭十族之罪,狼狈地逃到了方家河头村,慢慢安居。家族挥泪别过庙堂之高,书生们的思想、战士的意气却藕断丝连。大樟树或许常被他们一声声长吁短叹所扰;亦或被壮志未酬之人的治国经略、布阵排兵之法所吸引。不过,一切,只有老树知道。

  历史也曾给过大樟树一次“指点江山”的机会。明朝开国元勋汤和捧着圣旨到了河头村,他是奉命来浙东修筑卫所的。

  “也有人说,现在河头村很多古建筑就是汤和所设计的,可以肯定的是,他保留了这棵当年两三百岁的樟树。”方洽盘考证过,当年汤和在青龙山的头部凿了两口井,作为青龙的双眼,岙口凿了两口井,还在岙口长廊上种上了一排柏树,以抵御北风的入侵。

  汤和所植的柏树,今已无存,但在岭口两棵树龄皆在500年以上的守门樟,却还和这棵大樟树一起,绵延流长,等待历史的契机。

  死而复生的槐树

  “枯萎了三十年的树,该怎么处置?”

  “挖掉重新种!”这是生活在城市快节奏强压下的我们的第一反应。也许等不及奇迹发生,就扼断一种可能。

  在方家河头村老街旁,一棵千年古槐让我们有所警醒。古槐大半边已干涸,露出空心的躯干,不见任何生命迹象。“整整三十年,它都是这个样子,像沙漠里被渴死的树木。”67岁的方伦贤还记得,1956年的大台风把老树拦腰折断,村民们心疼极了,古槐树大有来历,北宋年间,王安石任鄞县县令,亲手栽下了这棵树,至今也已历经千年风霜。

  尔后,槐树开始慢慢枯萎、变干,不再冒出绿枝。“可惜呀!”看到古树死去,方伦贤万般不舍,全村人也好像有默契一般,谁也不去动枯萎的老树。“感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算变成化石,也得让它呆在原地。”

  于是,一棵丑巴巴的树,就这样别扭地伫立在郁郁葱葱的古树堆里,一晃三十年。

  三十年间,方伦贤没有闲着,古树的死刺痛了他。他开始翻山越岭,帮助文保部门把古树一一找出来,登记在册:三角枫、金钱松、朴树……

  “不查不知道,村子里超过百年的古树竟然有90棵。听老人们说,刚建国时更多,有近千棵,都怪我们没保护好。”这种觉醒来得还不算晚。在方伦贤发起下,村里的白发老人组成了最初的“古树保护队”。

  一次,一户村民要造两间房子,偷偷把围墙的铁丝网钉在了古树上,想顺着古树借力造墙。小动作被眼尖的“古树保护队”发现了,他们急匆匆赶过去,说通了主人家,才没让古树受伤。

  这件事看着不大,却给了村民不少震动。他们发现,生活中一直习以为常的存在,原来是需要“刮目相看”的。而更敲击他们心灵的是,那棵死去三十年的古槐神奇地重新长出了新叶。此后,加入“古树保护队”的村民多了起来,几乎发展到全村总动员。

  筑巢引凤的桂树

  遇上36岁的李丙烷时,他正循着一股幽香而来。

  李丙烷一有空就喜欢去猎大自然的奇,时尚点的名衔叫“驴友”。这会儿,他从江北金沙村沿着一条古道走到方家河头村,被一阵飘香带进了村。

  “你们是被香气召唤过来的吧!”40岁的村民方磊问我们。他指引我们从村里的老街或另一条沿溪的小天井路,往山里走。在地势稍高的村落南端,一棵植于清康熙年间的桂花树就立在了眼前。树干粗大,树叶茂盛,一树花开,浓得艳丽。据说是慈溪三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桂花树之一。

  方磊指着桂花树脚下所扎根的一方圆土地,他们管这附近叫兰屿,传说秦始皇当年上会稽祭大禹,登达蓬,巡至灵绪山,见该地秀色迷人,便以妃子兰屿之名命之,“兰屿”之称沿用至今。

  “在我们眼里,桂花树就像当年的妃子一样有魅力,‘凤凰筑巢’可以引人。”方磊感观了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古树群引来了背包客、摄影师,也引来了古村修缮师、规划设计师。以桂花树为中心,周边50多棵古树四周安上了石板凳,放置了古色古香的休闲小品,天然的“兰屿生态公园”就建成了,每周末有几千甚至上万人涌进小村,一睹古树的风华。

  最近,方家河头村正抓紧安装36块新型景区导视系统。游客只要拿起手机,对准导视系统上的二维码扫描,桂花树和它伙伴们的前世今生就钻到了手机里。

  对于方磊来说,古树为他带来的是致富的金窝窝。去年,他还是一个没日没夜干活的泥水包工头,今年,就在小村里开了农家乐,每天有五六桌客人,半年就赚了四五万元钱。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方家河头,树在,村在 2013-11-05 3232927 2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