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星巴克的N个理由
□朱 玲
一个风和日丽的秋天早晨,我和我的小伙伴环绕西湖慢跑一圈之后,坐在湖畔的星巴克里,一杯热咖啡,一份三明治,享受良辰美景。这一刻,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并未受到央视炮轰星巴克暴利的新闻影响,依然喝着30多元一杯的咖啡,并且甘之如饴。因为对于我们而言,星巴克不仅意味着一杯咖啡,更意味着一种生活,无关价格。
或许,这也正是星巴克如此成功的原因。喜欢一个人,可能并不需要理由,但喜欢一样东西,我们会有千百样的理由。爱去星巴克,有的人偏爱那里氛围宽松、环境整洁,有的人热爱咖啡品种多样、味道正宗,“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还有的人喜欢它服务到位、彬彬有礼。无论是哪一个,都足以抵挡“有点贵”的这个小缺陷。而事实上,与当下咖啡厅的市场价格、蹭蹭上涨的物价相比较,这个小缺陷足以忽略不计。
但若你问我,为何喜欢去星巴克,我的理由与咖啡无关。作为一名咖啡资深爱好者,我深知在家冲杯速溶咖啡,成本更低,在麦当劳喝杯美式咖啡,味道也不错,那为何还要去星巴克?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拥有自主选择的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以及放心享用的安全。
当汽车没油时,我们只能去中石油或中石化的加油站;当手机需要办卡时,我们只能去移动、联通或电信营业厅。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因为这些垄断行业的存在。那么,至少在喝一杯咖啡时,我希望能拥有选择的自由。不喝星巴克,还可以喝Costa,或者雕刻时光、两岸咖啡;去了星巴克,咖啡选什么浓度、加什么牛奶,是坐着发呆还是聊天、上网,都任你选择。在这里,不仅你我是自由的,咖啡厅的市场竞争也是自由的,即便星巴克被曝光“成本低卖价高”,去不去依然由消费者自己决定。当然,无论你去或不去,星巴克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也许你还记得,去年杭州灵隐寺景区的星巴克分店开业, 网友们调侃“大悲还是超大悲”。人们对于星巴克的欣然接受,源于它对不同地域文化所持的开放而包容的态度。当你走进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分店,你会感受到它在细微之处与当地文化的相融,这是一种尊重,也是消费者归属感的来源。反观我们许多本土品牌的咖啡店、茶馆,虽有特色,但态度稍显保守,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吸纳与包容不够,无法与消费者之间形成有力的情感纽带,这样自然走不远。民族品牌要想真正强大,走出国门与世界做生意,拥有准确的定位、开放的姿态很重要,这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有一天,我们在国外也能惬意地坐在某家中式茶座连锁店,谈天说地饮茶观世界。
有人说,我们正身处问题食品危害之中,不知此刻入口的牛奶、蔬菜、牛羊肉等是否安全。的确,国内食品已出现过太多问题,让人们难有安全感,这也是为何许多洋品牌畅销到脱销的原因。然而,当我们走进星巴克,很少有人担心它的咖啡有问题,这就是知名品牌的信誉。要建立这样的品牌信任度,需要以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从源头上层层把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从这个角度看,国内许多企业做得还很不够。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只有当你真正尊重和重视消费者,消费者才会成为你的粉丝。食品安全绝不能是一件碰运气的事儿,如果都像山东潍坊那些生姜,出口皆无毒,内销都有毒,信任感从何而来?民族品牌何时挺立?
去星巴克喝咖啡也好,买国外奶粉、蜂蜜也罢,我们对于外国品牌的热衷,或是一种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亟待修正。但事实上,人们打从心底里希望,能有一批值得信赖的民族品牌在国际上崛起,这不仅会让日常生活更便利、更有保证,也会让我们的腰板儿挺得更直。
这是一场马拉松赛,开头落后不要紧,关键是后程要奋力赶上。话到此处,不禁满心期待,待我长发及腰,民族品牌强盛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