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理论视野

力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二次腾飞”

  依托深厚的民营经济基础,我省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多年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机制建设、服务模式、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全国领先优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和户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赢得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国看浙江”的美誉。今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后,我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浙江银行业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突破瓶颈,再造全国领先新优势,尽快实现浙江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二次腾飞”。

  创新银行监管制度,深化差别化政策引领。近年来,浙江银监局出台了一揽子“浙江版”差别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推动政策,及时出台小微专营机构批量化准入政策,引导银行通过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等形式,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倾斜,探索创新有限牌照、分类监管、业务准入等制度,引导全省银行业下沉服务重心,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性和覆盖面。同时,为解决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资金来源问题,要积极争取信贷资产证券化、同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创新业务试点。

  创新信贷管理机制,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和企业经营利润下滑,银行信贷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需在信贷准入标准、客户信用评级、担保要求等方面进行逆周期式调整,在经济增速放缓阶段和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适度降低服务门槛,提高风险容忍度,努力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当前,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等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银行业要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效、增强服务针对性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创新服务理念、模式、渠道、产品,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包括结算、贷款、理财、咨询等在内的多元化、全方位金融服务。

  创新信息共享机制,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首要难题,突出表现为小微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有效财务数据缺乏、各种“软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真实情况及其信贷风险的判断难度。因此,要实现我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深化和创新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不断改善社会信用与金融发展环境。

  创新信用担保模式,化解担保难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行做法是由政府主导提供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服务。目前,我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以商业性为主,政策性担保比例不高。从实际需求和可行性两个层面考虑,为有效支持我省庞大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在政府主导下创新信用担保机制,构建一个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辅的融资担保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配套公共服务,打造基础建设高地。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金融监管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也离不开财税、产业和社会公共政策的多方面支持。如提升对小微企业的要素供给、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保障,建立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的评估、抵押登记等中介服务,健全小微企业的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引导和对企业主的风险教育,等等。从长远来看,通过完善政策环境和健全公共服务配套安排,把我省打造成全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基础建设高地,将为我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二次腾飞”提供坚实基础。

  【作者为浙江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11 力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二次腾飞” 2013-10-24 3194012 2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