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启用新型服务平台
居家养老一键通
记者 沈吟 通讯员 黄日聪
记者 沈吟 通讯员 黄日聪
手机上长按“*”键,服务就能送上门。
如今在温州,通过今年重阳节开通的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小到送油送米,大到送医急救,老人都可在最短时间内享受服务。
一条热线解百难
73岁的刘爱琴老人,家住鹿城区松台街道菱藕社区,老伴患有糖尿病,上周四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病。不同以往的是,这次是刘爱琴老人自己用“一键通”手机预约挂号。
“章医生的号很难挂,以前排队都排不上。打电话预约又要身份证号,又要病历号,搞都搞不明白。这次我通过‘一键通’手机,报了一下老伴的名字,就挂好了。”刘奶奶现在逢人就说“一键通”的好,“下次我还要这样预约。”
在国内最先试点运行的温州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给老人免费发放一部集移动通信、一键呼叫和定位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手机终端,对温州市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120急救中心、便民服务热线的一键连通,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及时便捷的上门服务。
菱藕社区是服务平台的首个试点社区,目前社区已有133名老人领到了“一键通”手机。69岁的厉凤香老人,在领到“一键通”的当天,就体验了一次便捷配送。她长按“一键通”的绿色“*”键,几秒钟后,就接到中心的回电。不到10分钟,门铃响起,服务商送来了一瓶1.8升的食用油。
“刚开始我不相信,先问有没有金龙鱼的油,多少钱。他们说有,马上给我送过来。” 厉凤香老人称赞道,“这油外面卖28元,送上门来只要26元,真好。”
服务便捷老人乐
温州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由政府牵头,但政府并不直接投入资金,平台运营依靠社会组织和各种慈善机构。温州市老龄办则委托社区及老年协会等组织,采集和录入老年人信息。
正因为建立了完备的数据库,刘爱琴老人在预约挂号时,并不需要报病历号和身份证号。事实上,如果她的老伴也申领了“一键通”手机,那连报姓名这一步都可以省略——电话拨过去,中心的工作人员就能看到是哪里的哪位老人需要服务。
运营方面,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温州华龄为老信息服务中心,是一家民办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负责中心的运营与管理,并选择各类服务供应商,合作方电信则负责技术支撑与呼叫接应。
“为老服务单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投入。平台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养老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努力让更多服务走进老年人的家。”温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光富说。
试点伊始,陈光富曾担心老人们难以接受新服务。为此,市老龄办明确,第一批使用者在前6个月,不需要支付“一键通”手机每月10元的月租费,费用全部由有关慈善组织负担。
除菱藕社区外,温州接下来还要在龙湾兴北社区、状元桥社区,永嘉北城街道等地试点。“到今年底,我们准备在5个试点社区发放1万台终端。成熟一批发展一批,让老人体会到服务的好处,然后宣传普及。”陈光富说。
期待更多服务商
在兴北社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输入几位老人的信息。健康状况、居住状况、收入、配偶等详细信息均被一一登记,录入系统。据了解,社区一级只能看到本社区的老人信息,市一级则能看到全市老人的信息。本月23日,兴北社区的老人就能领到“一键通”手机,享受便捷的服务。
信息采集录入并不是一件易事。菱藕社区党委书记陈秀英说,社区每登记一位老人,工作人员大约要花半小时。老年人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护,不能假手他人,这个过程中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并没有任何资金支持。
据悉,温州计划5年内使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覆盖全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对于“华龄”来说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除了服务好现有社区老人外,还要尽快培育服务商,完善服务体系。
菱藕社区的欧阳东泽老人,前两天家中的大米吃完了,他本想拨打“一键通”订购大米,中心却告知服务商没有他常吃的那种东北大米,老人最后只好作罢。
“我们通过与服务商签订协议,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优惠的价格,满足老人们的需求。目前平台运行时间不久,已经有100多家服务商加入。但还远远不够,配送的品种也会慢慢丰富。”中心副主任杨征栋说,“华龄”要求服务商,一要在最短的时间响应,这就要求每个社区周边就近配备服务商;二是产品在同类产品中价格相对低廉;三是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服务如果要覆盖全温州,预计共需要2000至2500家服务商,所以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商家加入到服务团队中来。” 杨征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