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智搜

触发经济新引擎的
三个转变

浙江大学博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秘书长 苗青

  回望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搞活经济最重要靠胆略,一批鲁冠球式的人物,看到需求、瞅准价格、冲破封锁、敢为人先;九十年代的中国,振兴经济最重要靠品牌推广,在人潮涌动、购买力井喷的中国获得先机,享誉国内;迈入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资本”后来居上成为经济引擎,以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密集行业,不断造就着经济风云,即便是人气颇旺的互联网行业,幕后的推手也离不开资本的影子。

  走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又一次华丽转身,以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创新发展模式已如离弦之箭,这一次的主角,毫无疑问由掌握先进技术和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人才来演绎。

  为了实现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构建创新驱动的经济实体,笔者认为,需要在三个层面着力形成转变:

  转变一,社会价值导向从安稳就业转变为创新创业。具体表现为两个特征:

  特征之一是多数青年把创业视为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大学生毕业迫切想去市场上一展身手,不再对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身为一家小公司的雇员,不会因为地位低而放弃努力。即便身处偏远西部或者山林偏远之处,也能奇思妙想,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带动当地民众搞经营。创业者,这个身份不看身世,不问学历,只看成效,即便起步一元,也应当被社会高度认可,成为一种青年人追求的荣耀。

  特征之二是创业者被资本所有者追捧,而不是四处求钱,资本所有者的门槛不再是高不可攀,为了寻求超额回报,只有瞄准那些有前景的新技术才能让资本增值成为金融界的普遍认知,所以无论技术高低深浅,“实用、管用、好用”才是唯一检验标准,即便像星巴克这样的非技术行业企业,只要有足够的特色,只要能够赢得市场,创业者照样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转变二,企业竞争规则从价格比拼转变为研发角力。具体表现为两个特征:

  一是企业不再依赖社会资源和价格优势, 跟政府关系紧不紧不再是经营好不好的必然条件,量大价廉不再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唯一要素,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全新的市场游戏规则——谁的产品让消费者更满意,更高效,更便捷,谁的就胜出! 谷歌公司将一个搜索引擎做成了产业,苹果公司将手机做成了智能化,这些背后都体现了知识和技术力量在推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二是企业打响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抢注和收购专利成为主流规则。柯达、雅虎、诺基亚这些昔日的世界五百强巨头,为什么会衰败?毫无疑问就是输在了对新技术的视而不见,沉迷于一时的成就。技术和新企业的不断涌现,让技术人才成为抢手货,在此过程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会让大企业在竞争中体面地死去,大企业则不断地利用资本杠杆收购对付自己的威胁者。

  转变三,大学定位从尖端学府转型到科技熔炉。具体表现为两个特征:

  特征一,大学教授应当以发明尖端技术,转化技术落地为己任,应当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以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榜样,奉行不做书呆子式的研究,以创造有用的知识为理念。Sanjay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青年教授,他预见到充值卡会取代货币交易,花费5年时间成功开发一种叫做射频识别(FRID)的技术,不久风靡全世界。一位教授和一种技术足够引发商业文明进步!

  特征之二,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师生的狂热,记忆知识、使用知识、创造新知被创业贯通起来,形成学以致用的校园氛围,高校成为科技创业家的摇篮,通过创业教育给大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正如最近一项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调查发现,遍布全球的校友所创办公司的经济价值总量,等同于全球第11大经济体,与韩国的GDP相当。

  社会以创新创业为荣的价值风尚,企业以科技进步为竞争主线,大学把孕育科技创业家作为办学理念,组成了创新驱动经济的三个构面。

  实现三个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信心。


浙江日报 智搜 00012 触发经济新引擎的
三个转变
2013-10-14 3198502 2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