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记者目击党员干部抢运救灾物资——

快点,再快点

  本报余姚10月11日电 (记者 周咏南 余勤 廖小清) 遭遇5天5夜洪水肆虐的余姚,依旧在坚守。今天下午,记者来到余姚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这里是全市海拔高点,从7日起,成为救灾物资中转站。

  “灾情仍在持续,物资调运速度必须再加快!”站在中转站的广场中央,因连日通宵调度而两眼通红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红珍说。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救援物资的货车、军车不断驶入;另一边,经清点后的爱心物资又一车车运往灾情严重的街道、社区。

  下午2时,印有“泗门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字样的一辆大货车开进指挥部,车上满载着价值5万元的榨菜、面包和矿泉水。公司负责人阮国庆说:“这次台风,我的厂房被淹了,可比起余姚,情况不重。”一大早,员工们还自发凑了20万元爱心款,托他送到灾区。

  2时8分,镇海团区委的3个年轻人,送来一车干粮和牛奶。团区委副书记计允斌是余姚人,父母家中进了大水,可他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

  2时9分,经过2个多小时行驶,在杭州开电脑公司的柯江胜和两位朋友,把自筹的救援物资送到指挥部。除了食品,还有近2吨的消毒水和一大批衣服。

  2时14分,舟山警备区的6辆军车驶入指挥部。连日来,他们已经往灾区运送物资20多趟,物资中转站里还有80多名战士随时待命。

  2时15分,慈溪宝瑞医药和帅康集团抗洪救灾小分队拉来了五六吨救灾物资……

  喧闹的中转站,人头攒动。100多名身着黄色背心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和宁海“雪山欢乐角”义务救护队成员正在抢装抢运。“千万不能掉地下。”一位瘦弱的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她网名叫“春玲”,在余姚志愿者圈里很有号召力。

  “从9日开始,我们一直住在这里。”“春玲”说,“台风过去5天了,但是还有许多受灾群众被大水困在家里,都在盼着我们早日把救灾物资送到。”

  这些天,爱心汇聚余姚。北京市向余姚灾区捐赠500万元;桐庐县捐赠100万元。从四面八方运来的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志愿者们贴上“与余姚人民在一起”的红色横幅,有人把它称之为“爱心山”。

  能否把救灾物资尽快送到群众手中,考验着应急指挥能力。

  “许多党员干部自发来到这里,大家已5天5夜连轴转,非常疲劳了,仍咬紧牙关工作着。”黄红珍嘶哑着声音说。“其实,黄部长的困难也不少。夫妻俩都在抗台一线,家里漫水,女儿没人照顾,年迈的父亲蹚水4个小时赶来代管。这些天,她天天忙到凌晨,累了就睡在地板上。”她的同事告诉记者。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疲劳战。

  余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诸曚晴指着电脑说,截至今天上午9时,全市已发放物资290批次,其中八宝粥8.75万箱、方便面3.11万箱、矿泉水13.6万箱、手电4.95万支、铁锹3800支、皮划艇476只。记者注意到,救灾物资的统计工作异常细致,在受捐名单中,从数百万元、数万元到几百元都登记在案。

  为尽快把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市民政局派专人驻守在物资中转站,物资即到即配。

  晚7时,两眼血丝的余姚市团市委书记严文渊左手拿着电话,右手在笔记本上写着:“晚上8时到9时,又有200名志愿者到物资中转站报到……”

  救灾物资中转站忙碌的通宵开始了。


浙江日报 直击全省军民抢险救灾 00003 快点,再快点 2013-10-12 3216489 2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