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紧村里“钱袋子”
——走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源地武义后陈村
编者按:历经50年的风雨,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我省各地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本报今起开辟《弘扬枫桥经验 建设平安浙江》专栏,推出一批典型报道,介绍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期望枫桥经验这棵常青树更加枝繁叶茂,进一步推进平安浙江建设。
看紧村里“钱袋子”
——走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源地武义后陈村
本报记者 阮蓓茜
县委报道组 朱跃军 温君凯
日前,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的会议室里格外热闹。“礼堂搞卫生的工资和运费2600元。”“村办公室电费24元6角。”……一张张发票铺满了办公桌,大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小到购买一支笔、一包烟的支出,村两委和村务监委会成员对上个月村里开支一笔笔审核。
“买餐巾纸花了3块钱。”村务监委会主任徐岳祥看到一张收据上的开支理由,觉得蹊跷,“这不是例行开支,难道是买来自己用?”看到经手人是村老年协会的人,徐岳祥就把他叫来问原因。见对方支支吾吾,徐岳祥就把收据往旁边一搁,“这字我不能签,你问清楚用途再来报吧。”
每一笔村务开支,必须有村务监委会主任审核签字,才能入账。“几块钱的事,这么抠。”来人念叨着回去了。不一会儿,他抱来一堆碟片和用剩下的纸巾。原来,村里老年人爱看的戏曲碟片蒙上了灰尘,老年协会就买了3包纸巾把碟片擦干净。
“村里的钱,用得有理,我会通过。不然,一元一角也会计较到底。”徐岳祥重新拿回收据,签上自己的名字。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在武义,后陈村的“小气”是出了名的。随着日益壮大的村集体经济,每年,后陈村要接待各地客人80多批,高居不下的公款接待费引发了村民的不满。于是,村监委会在公务接待上加了一道“槛”:每人伙食标准25元,如超支,多出的钱要村干部自掏腰包。“这么一来,每到饭点,我们只好说,上我家吃,便菜便饭!”后陈村村委会主任陈忠武说。
有人质疑,如此监督,村干部的权力变小了。后陈村党支部书记何荣伟却不以为然:“村民信不过你,你有权没威,干不了事,现在,虽说签单请客的权力小了,但公开透明了,村干部做事有权有威,村民都服气。”
在严格制度和村监委会的“火眼金睛”下,去年,后陈村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可招待费用仅8613元。
记者在村务公开栏里看到,8月份的财务支出情况已经张贴出来,上面有村监委会的签名和公章,每一笔支出都是监委会成员核算过的。过去,后陈村和各地农村一样实行村务公开,但大多只是一个笼统的数据,村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今,在村务公开栏上,我们能看到村里每一张发票的款项和用途说明,都不折不扣地上了墙。村民陈文说,所有开销都有监委会给我们把关,放心多了。
【背景】
后陈村地处城郊,2000年以来,村里陆续被征用约1000多亩土地,村集体能支配的征地款有1900余万元。然而,当时,村民对村级财务不公开、管理混乱深感不满,连续上访,但都没能得到根本解决。
2003年下半年,后陈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财务管理小组,每笔财务支出,都要张贴在村办公楼围墙外,任何人都能看到。
当时,整个武义县村民上访都较为突出。后陈村自发加强村财务管理的做法引起了县委关注,县纪委牵头各部门,进驻后陈村调研,创造性地在全国成立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而后这一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并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访谈】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卢福营: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武义县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民主监督制度创新,它是农村治理危机、农民自主行为和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促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又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