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文化生活

——五论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这些年,我们在基层建了不少设施,搞了不少活动,送了不少服务,但有些东西不符合百姓口味,群众用不上。文化领域还有一些不良现象,明星大腕的出场费太高,社会上所谓“文化名家”、“文化大师”满天飞;一些文化产品低俗庸俗、恶俗烂俗,无原则迎合或刺激社会不良情绪,无视文化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效益。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推动文化为民惠民,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

  坚持两轮驱动,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建设全覆盖、高水平、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产业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突破口。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造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建设一批重要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促进群众精神更加富有。

  提高两个效益,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强化社会效益。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传播载体、表现形态。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重在加强对创作生产的引导,努力推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化产品;重在考虑文化领域的特殊性,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坚决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做好两篇文章,既要把文化引进来,更要让文化走出去。要大力引进国内外文化精品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需求;要进一步加大我省文化走出去力度,不断增强浙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造船出海”、“买船出海”、“借船出海”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出口渠道建设,推动浙江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境外主流社会和主流人群。

  文化惠民,关键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工作的短板也在基层。目前,我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比较薄弱,内容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都有待于加强。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加大投入,打好基础,打通“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文化生活 2013-09-30 3195970 2 2013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