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山区发展切入点
□李志坚
山区在地形上是隆起区,但在经济发展上往往是低谷区。之所以发展相对滞后,除了受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观念的禁锢、思维的落后。为此,我们首先突破思想束缚,树立“海洋经济并不等于海边经济”、“自然禀赋并不等于自行发展”、“县域经济并不等于县内经济”等理念,以辩证的思维、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山区、谋划发展,进而创新发展路径,开拓发展空间,走出一条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山区经济要实现转型发展、突破发展,就必须扬长避短、统筹兼顾、高点定位,努力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我们从独有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人文传统出发,着手编制一系列规划,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目前,已编制完成海陆联动发展、小县大城建设、“和兴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等五个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和措施。
从县域上去规划,立足城乡统筹理思路。山区发展难在工业化不足、城市化滞后、农业现代化落后,从县域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可以促进山区产业、交通、城镇建设等布局更加科学。针对这一实际,天台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一起,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小县大城”规划,以佛宗道源地、心灵瑜伽园、品质天台城为发展目标,从整个县域的角度,统筹安排生产、生活、消费三大功能板块,提出“工业东进、城市西进”的发展战略,形成“一心两翼两片”的空间发展布局,以规划盘活用好山水、土地、人文等各种资源。我们争取通过一个时期努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乡村和景区融合互动,打造城乡一体、生态一流、面貌一新的宜居环境,逐步建成高品质、大覆盖、大品牌、大舞台的山区经济发展格局。
从载体上去策划,借助发展平台争扶持。平台建设是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只有将发展平台打造成为整个县域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才能把握好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促进项目、政策“落地生根”,提升山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天台以经济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筑发展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为山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们抓住省里研究编制山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机遇,及时编制了《天台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规划》,按照工业领先、农业为基、旅游为本的思路,建立陆海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同时,以天台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契机,坚持“筑巢”和“引凤”两手硬,通过多元化招商引资,以大项目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建设,推进“一心四区”建设,为经济转型发展搭好平台。
从乡村上去筹划,围绕和兴家园求突破。乡村是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山区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目前最缺的是发展规划和建设资金。针对山区农村分布散、基础条件差的实际,天台编制了“和兴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五片一带两环四线”的空间布局,对全县248个村的发展定位进行了规划,使农村发展更符合实际,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我们坚持突破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近期重点抓好首批32个村的整治改造,加快项目实施,确保年底变样、明年见效。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滚动发展,五年全县建成100个美丽乡村、6个美丽乡村先进乡镇,建成一批乡村风情浓郁的现代农村新社区,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
从资源上去谋划,依托低丘缓坡拓空间。低丘缓坡是山区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好低丘缓坡,是拓展山区转型发展新空间的有效途径。天台现有低丘缓坡土地总面积100多万亩,可列入开发利用的有80多万亩,根据这一现状,我们按照“稳农业、强工业、重旅游”的思路,对低丘缓坡进行科学规划,提高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为山区经济转型拓展发展空间。目前,省里已批准了《天台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我们正在争取列入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抓紧编制出台“台地工业、坡地村庄”建设规划,加快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布局建设,为熟地供应打好基础,为财富上山创造条件。
【作者为中共天台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