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的故事
通讯员 丁金侃 赵成功
3分钟的故事
通讯员 丁金侃 赵成功
3分钟能做什么?3分钟只能吃1/2个苹果,3分钟只能写100多个汉字,3分钟只能跑800米,3分钟心脏能跳200下,3分钟全世界会有456名婴儿降生。但是你知道吗?3分钟在卷烟配送的分拣流水线上,能有300件卷烟出库,产生700条卷烟分拣量,完成35包到户卷烟的包装。日前,这个“3分钟的故事”在全国烟草行业QC成果发布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多出来的半小时
在温州烟草卷烟配送中心的二楼车间,有两条同时建成的分拣流水线。它们面对面,一样的生产商、一样的设计、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操作,一条被命名为4号线,另一条是5号线,自2011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但是从2012年开始,在分拣员口中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对话,“今天分拣量怎么样?”“今天在5号线,量少也不能早呀,又要看着4号他们按时下班了,我们多做半小时。”
慢慢地,这样的对话引起了配送中心储配部副主任胡晓瑜和信息设备部主任郑寒峰的注意。经过观察发现,在不出现任何故障的情况下,这两条流水线理论设计的分拣能力是1.5万条/小时。实际运行中4号线能达到1.4万条/小时,而5号线却总在1.3万条/小时以下,而且故障时间明显多于4号线。第一时间,他们找来了设备制造商。经过一番检查测试后,制造商认为5号分拣线速度已经达到设计区间要求,至于为什么慢要做进一步的跟踪检查,而且将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样的答案让郑寒峰很不甘心……
找到丢失的3分钟
“专家找不出来我们自己找!”在温州市烟草公司林锦光副经理的支持下,从2012年1月开始,配送中心信息设备部和储配部共同组成了QC专项小组,采用人、机、物、料、法、环的4M1E法则进行技术攻坚。各个分拣班组分拣员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对两台分拣线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跟踪观察,每天对机器运转、人员操作流程以及故障发生频率、种类进行一一记录,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经过人员操作的对比,基本排除了人为影响的因素,并锁定在了故障处理这个节点上。在分析研讨会上,负责数据对比分析的同志提出:“每天平均算下来,4号线处理异常大约每小时2分钟,5号线则有5分钟,这相差的3分钟造成了每天近半小时的延迟,这与日常反映的时间正好吻合。”这个观点得到了项目组成员的一致认可。那么下一步关键是要找回这丢失的3分钟。
项目组开始集中力量对5号分拣线的异常故障节点进行观测。班组长、分拣员、技术人员每天都在生产一线,围着流水线转,从烟仓投料,到皮带输送,再到封装打包,一个个小环节、一个个小细节地观察记录,有时候在分拣线上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通过日常记录和集中分析,慢慢地把异常隐患点的排查范围逐渐从41项,缩小到24项,最后集中在皮带转速、贴标和碳带纸滚轴结构等11项上。3分钟的答案必定就在这其中。
快一点和慢一点
其中一个要因就是传送卷烟的皮带速度问题。按照通常理解,速度越快分拣也越快。刚开始项目组尝试加快皮带转速,从每秒1.1米调到1.15米,不行,调到1.2米,还是不行,再往上调不仅出烟的速度没跟上,出现故障的频率反而更高了。难道是方向错了?一时间,速度问题让项目组百思不得其解,都倍感泄气,郑寒峰也感觉如此。
一天, 郑寒峰带女儿去学游泳,他发现女儿划水的动作越快,动作就越乱,不仅速度慢下来人也往下沉。听教练解释说:“别看游泳简单,也是个系统运动,头部呼吸、手掌划水、脚部蹬踏、腰部发力都是配合且连贯的,手脚快了,反而打乱了节奏。”“越快并不是越好?”这个问题一下子拨开了困扰多天的迷雾。“因为皮带与设备出烟速度就是一个系统配合,单单调高皮带转速就像游泳只用手划水,手脚没配合好,系统节奏就乱,故障就容易发生。”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配送中心经理刘晓军的支持。按照新思路,项目组开始从每秒1.09米往下调,一直测试到1.03米,通过前后数据比对和故障分析,发现速度在1.05米/秒的时候,设备故障率最小,分拣匹配达到了最佳。看着显示屏上连续跳跃的数字最终达到“14215”,项目组挂着汗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异样的光彩。
专利和标准不是不能改变
解决了皮带转速匹配问题,分拣效率还能不能再提高一点?尝到了自主技改“甜头”的项目组继续挖潜。几天后,经过项目的数据分析比对,又发现了一个可以改进项:每天每条流水线需要零售户信息的贴标纸4000张,而每一卷贴纸只有1000张,平均每天要人工更换4次。按照每次5分钟计算,这样一天下来,更换贴标纸要接近半个小时。“能不能把贴标纸的滚轴做小,增加贴纸容纳的长度,从而减少人工更换的次数和时间?”在一次技改问题分析会上,分拣线机械组长王琦把问题抛了出来。
但是到底多大的滚轴能达到最佳匹配效果?厂商给不出确切答案,设备商也没有既定标准。难道又成为一道无解之题?“他们没有标准,难道我们不能定一个自己的标准吗?”不认输的王琦开始拨弄自己的“小算盘”。当天下午王琦就把自己关进了位于地下一层的小维修间。3月的温州还处在冬天的尾巴,小小的维修间里没有暖气,没人知道那几夜王琦是怎么在里面度过的。大家只记得一个早上,上早班的同志看见王琦正在改装一个新的滚轴。原来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的高军、戴王听、周彬等人花了几个通宵,利用原来流水线淘汰下来的配件组装焊接造出了一个新的滚轴!
新的滚轴马上在分拣线上开始试用,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由于滚轴变大,牵引贴标纸的距离和拉力不够,出现了贴标纸粘贴错位的情况。请教了设备厂商,得到的回答是,“这是外国进口的专利产品,改装不了!”在一次班组例会上,针对这个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也不知谁喊了一句“既然机械改装不了,那就在贴标纸上想办法。”于是又提议减少贴标纸的厚度来降低牵引的阻力。很快这个想法得到了实现。经过理论模型计算,直径4.5厘米的滚轴,0.065毫米厚的贴标纸和4000张的长度是可行的。可是哪里才有这样的贴标纸呢?项目组成员分头去联系生产贴标纸的企业,联系了不下50家企业,最终说服了其中的8家生产样品进行测试,经过测试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贴标纸。这一项,再次把分拣时间压缩了半个小时。
重在落实 成于创新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场又一场的攻坚,一份又一份的成功收获,这些在温州市烟草公司配送中心一次又一次地上演。“降低5#分拣线的故障发生率”,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在日前的国家烟草专卖局第24届QC成果发布会上,该项目一举夺得一等奖。此前,该项目还成功摘得省质协的最高奖项,成为烟草行业获此殊荣的唯一代表。
是怎么样的团队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水平,更没有技术专家。与工业公司的博士、硕士、专家研究团队相比较,这十几人的团队全日制本科才6人,研究生仅1人,大多数都是一线的分拣员、机械维修员。他们立足于本职工作,以中心分拣设备技改、攻坚为来源,不懂不会就去参加培训或者找资料自学。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技改意识,工作中会自主自发地循环改进,不断提高效率。他们更形成了团结互助,精诚合作的精神,激发团队每位成员的潜能。近3年先后发布“复式分拣线补充打码技术的研发”、“降低C类烟分拣超时频次”等QC成果获得多次荣誉,项目组曾获得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在温州市烟草专卖局,有这么一句话“重在落实,成于创新”,这句引自于该局局长丁春生的口头禅,已成为全市系统创新工作的最精辟诠释,逐渐形成了“金点子”合理化建议、QC活动和创新项目的“倒金字塔式”自主创新工作模式。近年来,温州烟草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个,获得浙江省优秀质量小组成果发布会特等奖1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全国烟草行业优秀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得浙江烟草优秀QC成果一等奖5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颁发温州烟草荣誉39个。
“我们要把更广泛的群体和更多的智慧吸纳到企业创新工作中来,这既是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提出的‘三大课题’在温州的生动实践。”丁春生如是说。
(图片由温州市烟草专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