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新浙商

改用新原料,废水减排110万吨

一张皮“绿”了一个产业

  通讯员 刘佳 记者 胡丹

  本报讯 “过去就算你不知道我们公司的具体地址,下了高速闻着味也能轻易地找到这里。不过那时候招来的大多是环保、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站在再也闻不到臭味的公司大院里,桐乡高桥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志贤很庆幸自己“用蓝湿皮取代生皮进口”的决策,“现在才明白什么叫以退为进。”

  蓝湿皮是牛羊毛皮(生皮)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之后生成的进阶产品。由于从生皮到蓝湿皮需要使用硫酸钠、脱脂剂、石灰、杀菌剂、助剂以及铬粉等化工产品,因此成为皮革加工工艺中污染最严重的环节。直接进口蓝湿皮的节能环保效果显而易见。来自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5月20日,嘉兴地区共进口蓝湿皮17255.9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4.6%,仅废水减排就达110万吨。

  “改进蓝湿皮首先解决的就是排污限额问题。”浙江祥隆皮革董事长陈祥江告诉记者,祥隆虽是诸多世界一线大牌的指定皮革供应商,但因为生皮处理过程中排污和耗能太高,曾经是当地长期挂名的监控对象。现在,祥隆60%的进口原料已改为蓝湿皮,每天废水排放量从过去的1920吨下降至900吨,“如果不改,每天1056吨的排污限额就足以让我关门整顿了。”

  记者了解到,进口蓝湿皮带来15%成本的提升,曾是阻碍该措施推广的重要原因。

  “算账不能只看表面。”周志贤说。由于省去了大量工序,高桥皮革的生产规模不断提升,2012年高桥皮革的出口额由改用前2006年的0.4亿美元增长至1.2亿美元。可以保存10年之久的蓝湿皮也为周志贤控制进口成本提供了帮助。周志贤今年年初向供应商一次性进口了整年的用皮量。“生皮顶多就只能保存3至4个月。但从我进货到现在的4个月里,生皮的价格涨了近40%。”周志贤说。

  因为每吨废水现在的处理费用高达10元,浙江祥隆皮革每天减排的1000吨废水为其节约了近1万元的支出。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陈祥江自己也没有想到,招工难的问题也因为改进蓝湿皮得到缓解。虽然最前道的生皮处理工人每月月薪超过5000元,但因为太臭,一直招工难。改进口蓝湿皮后,大部分的前道工序人员挪到了其他后道工序上,不但保证了用工,薪水支出也降到3500元左右。“今年产值有望从去年的7亿元增至10亿元。”陈祥江说。

  由于蓝湿皮已经过预处理,企业进口时通过在乍浦设立的绿色通道,放行速度只要2天,检验检疫费用减少一半。而未处理过的生皮由于可能携有检疫风险的禁止进境物,一般5天才能放行。

  “其实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改进,但带来的各种效益却是我们原来没有想到的。”周志贤透露,他们现在正准备逐步用更下游的成品胚皮代替蓝湿皮进口。这个变化,意味着未来的高桥皮革将完成从微笑曲线低端向两边延伸的转型。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1 一张皮“绿”了一个产业 2013-07-03 3036365 2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