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天台残疾儿童康复指导中心——

折翼天使 快乐童年

  记者 张丽 通讯员 徐平 陈潇琦

  本报讯 气球装点着每一个角落,走廊贴满孩子们可爱的照片,教室门栏挂着各式各样的布娃娃,这里便是天台县残疾儿童康复指导中心,专门为全县0至6岁的残障儿童提供免费康复治疗。自去年10月创建以来,共接收27名听障儿童和脑瘫患儿。

  早上8时,小朋友已全部来到教室。第一节是听力课,孩子们围坐成半圆。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陈家璇手拿小鼓,打着缓慢的节拍说:“媛媛在哪里?”

  孩子们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陈老师又特地对着一个小朋友提高声音再问了一遍,这时,那位叫媛媛的小朋友才含糊地说了一声 “在这里”。

  陈家璇说,这群孩子习惯无声的世界,即使给他们带上助听器,但他们适应声音还需要一段时间。她必须每天重复这样的练习,才能强化孩子们用耳朵听的习惯。

  走进另一个教室,几个家长正陪着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这群小朋友艰难地在地上翻滚,家长在一旁协助。抬腿、转身,对于一个身体正常的小朋友来说是最基本的能力,但对这些脑瘫患儿来说,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运动康复师胡碧云和汤意婷两位老师轮流指导这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左腿抬起来,好!”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艰难地抬起腿,一遍又一遍地训练。

  吃饭过程中,突然响起盘子掉落的声音。原来一名叫一一的14岁小朋友,因肌肉痉挛吃不了饭。只见爸爸紧紧地把一一的手脚按在轮椅上,妈妈则抱住一一的头部,协助他张开嘴巴,随后外婆小心翼翼地把饭菜夹进孩子的嘴里。

  一一的妈妈说,她曾是一名全科医生,因为孩子的病而辞去工作。这时,在旁边的一一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医生,去医治和他一样身患脑瘫的孩子。他的话说得很艰难,却字字坚定。但一一的妈妈,显然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担忧。

  天台县残联党组成员庞琼扬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孩子的父母所担心的,也正是老师们所担心的:孩子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可能并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当他们长大后,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社会,面对未来?“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折翼天使 快乐童年 2013-06-07 浙江日报2013-06-0700012 2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