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断臂小伙张建华——

挑战生命极限

  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董海梅

  本报讯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25岁的断臂青年张建华唱起这首《最初的梦想》时,百感交集。屡屡经历求职碰壁后,今年5月,他终于初圆梦想——在家乡舟山岱山县东沙镇开了家电脑维修店。

  2012年2月,记者第一次见到张建华时,他刚从义乌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因求职屡屡被拒,他找到记者,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证明自身实力。

  6岁时,张建华和小伙伴玩耍,因误触高压线失去双臂,这个小伙子与命运的抗争就从未停止。

  他的成长,伴随着向生命极限发起一次次的挑战,“坚韧、顽强”慢慢渗入这个渔家男儿的性格。凭着超强的毅力,他学会了用断臂代替双手打理日常生活——穿衣、吃饭、“拿”东西,还学会了写字、做菜,甚至用电脑键盘录入编程、用手机发短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许多人在看到我的断臂时,虽然客气地留下了我的求职简历,但录用的电话却始终没有响起。”求职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婉言拒绝,让张建华一度非常沮丧。

  “终有一天,我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家电脑维修店。”毕业那年,张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5月1日,经过前期筹备,承载着他最初梦想的“张建华电脑驿站”在岱山东沙镇桥头社区开业。

  “这里的房租相比高亭城区便宜,虽然只有16平方米。”张建华正忙着手头的活,他坚信以后生意会好起来。

  因远离城区,送来修理的几乎都是附近居民家的老旧台式电脑,修理更耗时也更考验技术。张建华没有手掌和前手臂,剩下的肘关节部位因长期运动,磨得粗厚却灵巧。

  一个失去了双手的人,如何熟练修理电脑机箱中的细微线路和小巧零件?看到张建华的双臂,几乎每位客人都会惊讶。但惊讶后,剩下的又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是也必须靠过硬的技术赢得顾客,不能靠怜悯招揽生意。”张建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环境中。因此,他把质量看作维修店的生命。

  跟张建华交流,你不用担心会冷场,开朗的他随时会把气氛带动起来,正如他所说,“苦难是为了衬托美好的事物,吃苦是为了让你懂得甜的滋味。没有必要抱怨什么,应该懂得享受生活。”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挑战生命极限 2013-06-07 浙江日报2013-06-0700010 2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