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科学致富水当先
龙泉:科学致富水当先
“以水兴市,以水富民”,地处我省西南部山区的龙泉市对于水利有着独特的定位。被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龙泉市重点瞄准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科学组织,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切实让小农水建设成了农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创出显著成效和特色。
因地制宜瞄准重点
“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也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市。
近年来,龙泉市坚持把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作为兴农富民的首要之举,把节水灌溉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抓手,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方位提升水利服务山区转型发展的能力,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型,资源节约型,管理优化型,技术密集型,效益最大型”的现代水利发展之路。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对水源水质的更高要求,把山区打造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和“增收财源”,龙泉市确立了以发展节水灌溉为先导,以建设节水农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位。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定位,龙泉市紧紧抓住省市合作建设黑木耳标准化基地与茶叶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推进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09年至入选重点县,龙泉全市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359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70万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3万亩, 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0.986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2.318万亩。
2010年,龙泉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结合实际,龙泉市确立了重点县建设的主攻方向,即通过3年建设,使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由4.17万亩增加到9.9万亩,高效节水喷微灌工程面积由0.43万亩增加到2.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喷微灌面积1.821万亩。同时,实施灌区渠道改造245千米,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增到0.7。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6%。项目涉及15个乡镇、4个街道的200个行政村,总投资10034万元,其中整合资金投资3118万元。
科学管理确保效益
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把重点县工程建设列入全市十件实事之一,并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小农水重点县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重点县建设列入各乡镇(街道)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范围。
在工程建设中,龙泉市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干部干事不出事。先后出台了《龙泉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和《龙泉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办法》。坚持推行“四制”规范工程管理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等情况。坚持各个阶段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和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项目验收后,按照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及时办理相关的资料文档移交手续。
为确保工程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效益,龙泉市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并出台了《龙泉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对农民管护农田水利设施实行补贴的有效办法,加大项目建成后的管护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建立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工程“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积极探索“合作社”管理、“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和途径,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
成效卓显亮点纷呈
在推进喷微灌工程中,龙泉市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扶持风阳春、晨光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和阳光茗茶等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通过“项目引领、基地带动、科技支撑、资金保障”多轮驱动,有力促进生态产业的提质增效,使经济作物施肥、除虫次数减少1/8,每亩除虫费减少300元、人工费减少200元,既解决了农药残留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成效。
生态茶产业和笋竹产业增量提质。喷滴灌工程使乌龙茶园更具抗旱能力,所产茶叶更加嫩绿,更加丰齐,干茶叶底肥厚,更加油润,茶味更加甘纯,富有韵味。干茶每亩增产25公斤,亩增产值2500元,增加收入4000万元。笋竹基地实施喷滴灌后,竹林出笋率明显增加,笋产量每亩增加100公斤,成材竹出材率提高2.4倍,年净增效69.4万元。
黑木耳、香菇产业加快升级。围绕八都、锦溪、安仁等重点黑木耳、香菇产业基地,加强基地水源、蓄水池、水渠、喷灌等配套水利设施的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升级。实施标准化基地后,使黑木耳、香菇出耳出菇期更短,出耳、出菇更快,成活率更好,质量更高,黑木耳、香菇每年亩产增值3000元,全市推广实施后促农增收近千万余元。
围绕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把喷滴灌工程与“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开发结合起来。龙泉市各茶叶基地成了“农业园地化、农艺规范化、布局区域化”的现代化茶业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成为建设生态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龙泉市兰巨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化养猪场有一猪-沼-竹循环系统,为龙泉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第二批重点县支持农业“两园区”建设的配套工程。为了合理利用养猪产生的污水,依托小农田水重点县项目建成沼液沉淀池200立方米,储液及稀释池150立方米,在猪场周边300亩竹林中铺设管网6000米,安装喷头350个,将竹林分成3个区块轮流喷施沼液,使猪场产生的沼液得到资源化利用,建成了猪-沼-竹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不仅消除了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施喷沼液的竹林每亩产冬笋220公斤,比没有施用沼液的竹林单产提高120%以上,亩收入2000多元,每亩促进增收1200多元。
指导单位 浙江省农村水利局 策划 / 撰稿 李昌先 张萍 组稿热线 (0571)85310745 85310690 E-mail zjrepo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