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仰望延安

  杨晓光

  延安,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北国边塞古城;延安,一部光照日月、彪炳千秋的红色经典;延安,一个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自从公元1936年,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来到这里,这座西北黄土高坡上的小城就注定要吸引全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年来在这里的发展壮大。因此,延安又拥有一个光荣的称号——革命圣地。在这里,革命遗迹历历在目,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一个个窑洞一座座房,无不彰显着那段历史的辉煌;在这里,更孕育了一种不朽的精神,这便是延安精神。

  1944年9月8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在延安参加了一位普通士兵的葬礼。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参加一名士兵的葬礼并发表演讲,古往今来恐怕还是头一回。就在这个追悼会上,毛泽东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从那以后,“为人民服务”五个金色的大字,便更加鲜明地印在了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军队的旗帜上,成为这个政党和这支军队的最高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人民”二字,在这篇不足千字的演讲中出现十六处之多。“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关于“人民观”的郑重宣言。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国家将是人民的国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下五千年,中国哪个政权,哪个政党如此鲜明地提出过这个主张?!正是这句朴质无华的话语,让我们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看到了希望。延安,也就成了万众敬仰和向往的圣地。

  在延安,这个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宗旨的政党,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创建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权体制和政党制度;颁布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和一系列法规条例,初步形成和建立了严格的执法环境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保证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的权利;开展了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运动。在一个没有民主传统、缺乏现代文明资源的落后国家的落后地区,不断创新民主形式,丰富民主内涵,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民主实践,开创了“草根民主”的先河。一些选民没有文化,“画圈法”、“画杠法”、“投豆法”、“烧洞法”和“编号选举法”等被创造出来了。许多足不出村的小脚老太太,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选举地点,投下庄严的一票。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里,边区的老百姓对当家作主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切体会,民主政治的魅力和活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正是有了延安这段可贵的民主实践,才有毛泽东在延安同黄炎培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那段精彩的对话: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厉行廉洁政治”的主张。《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规相继出台,廉政建设逐步纳入了民主和法治的轨道。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肖玉璧,一名全身有着九十多处伤疤的红军英雄,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三千多元,被依法判处死刑。《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正因为厉行廉洁政治,在延安,政治清明,干部廉洁,人民纯朴。七十多年前,一位长着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记者为我们记录下了这生动的一幕: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戴的是用线绳系着断了一条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使用……在延安,“只见公仆不见官”,这位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斯诺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蒋介石,当年曾以占领者的姿态来到共产党主动放弃的延安。在枣园,他终于看见了他的对手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并没有什么两样,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凹凸不平,简陋的床也是用榆木钉起来的。随从告诉他,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是一样的。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他作何感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为了迎接他的到来,飞机在西安与延安之间往返多次,洋瓷脸盆、澡盆、马桶、沙发、钢丝床、山珍海味、西餐用具以及西餐厨师等等一应俱全地被运抵贫苦的延安。

  蒋介石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在随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是从这些破旧的窑洞里走出去的共产党领袖,率领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他武装到牙齿的八百万军队。

  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一定是个闻过则喜,知错就改的政党。“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毛泽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延安,至今流传着毛泽东两次挨骂,从骂声中闻过则改的故事。

  那是1941年夏日的一天,正在延安杨家岭小礼堂开会的延川县代县长不幸被雷击中,不治身亡。“老天爷不开眼,响雷把县长劈死了,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有人借题发挥。不久,陕甘宁边区清涧县一位农妇的丈夫也不幸被雷电击毙。看着死去的丈夫,农妇也大骂“共产党黑暗”、“世道不好”、“毛泽东领导官僚横行”。毛泽东闻讯,不仅没有怪罪他们,而且批评了保卫部门动不动就抓人的做法。“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我们共产党人无论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当毛泽东从农妇处了解到群众公粮负担重,干部多吃多占的问题后,当即对人交代:“把这个妇女马上放回去,还要派专人护送她回家。记住,去的人要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当面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她家困难多,当地政府要特别照顾。对于清涧县群众的公粮负担问题,边区政府要认真调查研究,该免的要免,该减的要减。”

  毛泽东就是这样,非但没有责怪群众的不敬,还从民怨骂声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改进工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提出来了。边区军民由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群众的负担得到减轻,边区的政权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延安,正是以这种独有的精神和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它犹如漫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人民的革命道路,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庄严的古城,圣洁的延安!万丈霞光里,叠现的是革命领袖朴实勤奋的高大身影,是英雄志士浴血鏖战的不朽功勋,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党“一切皆为民”的振振雄音。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这种精神,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又灿烂的精华。这种精神,光耀长空,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丰润的精神滋养,于是无数鲜活的生命便有了新的高度和尊严。

  今天,我们仰望延安,带着虔敬,布满深情,以一种端直而挺拔的姿态!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仰望延安 2013-05-17 3026747 2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