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请来专家,做好规划,杭州涌金门社区推广种菜

家门口收获新鲜菜

  本报杭州5月8日讯

  见习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婷婷 丁春早

  穿梭在涌金门社区的小巷里,随处可见摆在花坛里的绿色盆栽。凑近一看,原来这些“见缝插绿”的绿色植物不是花花草草,而是生菜、大蒜、红芥菜等绿色蔬菜。

  在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涌金门社区,种菜可不只是老百姓自己玩玩的事情。日前,这个社区推出了“涌金菜园”绿色基地,并联合辖区单位杭州市农业局共同组建了杭州首个“都市菜园”类的社会组织。居民在享受种菜乐趣的同时,有了更加科学放心的种植方式。在播种与收获间,人们也逐渐领悟生命的真谛。

  城市人的农耕生活

  “我家的菜园,一年四季轮着种蔬菜。” 家住元华公寓的居民吴美娟,有着2年多“农耕”经验,家中50多平方米的大露台,是她亲手栽培的“小菜园”。

  走进吴阿姨家的平台,约40厘米深的土壤里种着十几种蔬菜,丝瓜、南瓜、冬瓜、番茄、草莓……外围的一圈种着四季豆,如同绿色的屏风。一旁,碧绿的生菜有一半已经收割下来了,刚发芽的玉米秧苗正在茁壮生长。低头,红红的萝卜苗已经从土壤里冒出了头。

  “今年夏天的新鲜蔬菜不愁啦!多出来的还可以分给邻居。”吴美娟说。

  涌金门社区书记孔蓓蕾介绍,目前,社区挑选了像吴阿姨这样的20户居民作为试点,通过社区居民在自家的庭院、阳台和社区内一些闲置平台上,利用废弃的盆罐种植蔬菜秧苗,享受环保绿色又天然低碳的生活方式。

  前不久,涌金门社区“涌金菜园”绿色基地启动现场,闻讯赶来的居民围着社区工作人员,争相“讨要”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秧苗。

  “你看,这是那天从社区领的黄瓜苗,今天已经长出小黄瓜了。”住在横饮马井巷9号的潘丽莉乐呵呵地说,家中近20平方米的小院子用一个个小花盆、塑料盒装点成了瓜果菜园。“在家里种蔬菜不仅仅是为了省些蔬菜钱,更重要的是天天盼着开花结果的心情。”潘阿姨正张罗着要从家里二楼的平台开辟些空间出来种茄子。

  从小就居住在城市里,吴美娟和潘丽莉都没有种植经验,退休后才过起“农妇”生活,定期浇点水,施点肥,谈不上辛苦,却觉得格外踏实,用她们的话说就是“安全环保又省钱”。

  农技高手指点迷津

  光有种菜的热情,没有技术,当然不行。在涌金门社区的牵线下,杭州市农业局的农技专家走进社区,为“农夫”们现场授课。

  “用菜饼、豆饼一类作为蔬菜的肥料,效果不错,没有臭味,价格也合理。”听完农技专家的介绍,吴美娟和潘丽莉从花鸟市场买到了饼肥,定期给蔬菜园施肥。

  细心的潘丽莉,还自制了一小瓶“有机杀虫剂”,把烟丝水、大蒜水洒到带有虫眼的叶片周围。看到有不错的效果,潘阿姨又把这个方法传给了周围的“农夫”,大家交流起了种菜经。

  孔蓓蕾说:“社区和农业局搭建的这个平台,让老百姓和专家都参与交流,居民种菜更加规范、更加实用、更加美观。”针对居民反映的各类种植问题,杭州市农业局的专家每个月都会走进社区,面对面进行授课答疑。

  “我们会把部分居民家中的‘菜园’设计成样板‘菜园’,供其他居民参考选择,鼓励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杭州市农业局机关党委副书记胡新光告诉记者,下一步,市农业局还将为辖区内部分车棚顶、楼道等地设计美观的“菜园”,采用锯木土等无土栽培的方式,确保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蔬菜收割后,这些公共空间可种植些花草来美化。

  “一锄一耕”寻生活真谛

  孔蓓蕾告诉记者,今后的“涌金菜园”将逐步形成“楼道菜园文化”、“阳台菜园文化”、“平台菜园文化”、“庭院菜园文化”、“车棚菜园文化”五大系列。基地还与居民签订了“公约”,要求居民在不占用公共空间的前提下多种蔬菜。居民吃不完的蔬菜,集中送给孤寡老人。

  此外,“涌金菜园”将推行会员制度,种得较好的居民,可从普通会员升级,领取更高级的蔬菜种苗。同步启动的“涌金微博”中,开设了“专家咨询”、“活动集锦”、“成果展示”等互动平台,方便百姓和专家之间的线上沟通。

  “以往家中吃不了的蔬菜大多都浪费了。若不是亲自体验了种菜的心情,真的不太能体会农民的艰辛。”居住在市中心的居民周莹感叹说。小周家住五楼,厨房的阳台是她的一块小菜园,种着丝瓜、辣椒和黄瓜。一到夏天,丝瓜藤顺着搭好的架子,构成了天然的绿色窗帘。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小周说,6岁的女儿看到她每天细心地照顾这些绿叶,也能渐渐懂得曾背过的古诗“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不过,刚开始种菜那会儿,小周没有花太多心思,差点半途而废。

  为什么会半途而废?小周分析了原因,她发现,心态上的准备远比技术上的操作更为重要。要从心理上真正懂得尊重土地,懂得尊重播种与收获的自然规律,谦卑地领受土地与自然的滋养循环,并透过在土地上的劳作,更加懂得珍惜果实。

  现在,小周已经把“农耕”当成了8小时以外的一份兼职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做着菜,顺手揪下一段葱或是几片菜叶,丢进锅中,这当中的乐趣,也只有动手种过菜的都市人才能知道。

  小周说:“浇水、施肥这些工序其实每天需要的时间并不多,但贵在坚持。”本着对天然和纯净的向往,在繁忙喧嚣的都市里,推开门、打开窗,也能弹唱出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家门口收获新鲜菜 2013-05-09 3016828 2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