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乡野里,点亮年轻的心

  在春晓,我们一直在寻找“回家”的第三幢房子,那也是王灏自己的家。在村里兜了一大圈,王灏得意地指着最不起眼的一幢红砖房。

  其实,砖房离“库宅”仅几步路的距离,“库宅”太过吸引眼球,砖房反倒成了它的对比物。这房子似乎还没完全竣工,墙体的一块块红砖直接曝露在外,连大门都像是两块木板拼起来的,以当地的标准,“可能连媳妇都讨不到。”

  但就是这个外表简陋的房子,今年刚刚获得德国《世界建筑》杂志奖励新晋建筑师的最高奖项。在“回家”系列中,“库宅”造价100万元,“柯宅”200万元,砖房30万元,王灏说,这也是他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朴素的极简主义,就像在此地天生。

  在农村,农民常常倾其所有造一幢房子,但又局限于清水混凝土用不起、钢结构太贵的困境。王灏尝试转向廉价素材,利用最便宜的当地产空心黏土砖,还把老房子拆下来的红砖重新使用,并在室内摆放了一些连父母都觉得“旧”的传统农村家具,如手工竹椅、蓑衣、砖灶台改良后的厨房等,营造出农舍的氛围。

  对传统和本土的向往,也许能带来最有诚意的建筑。同是在宁波,国际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就在当地被拆掉的30多个传统村落里,找回超过80种不同尺寸、600多万块废砖瓦片作为原材料。

  王澍想表达的,是瓦爿墙里有宁波,而在红砖墙里,王灏找到了乡间最质朴却最恒久的生活方式,即用简单的材料堆砌精美的生活。走进砖房,砖头带来的沉重感一扫而空,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无限可能的空间,选择任意一个方向,都能进入一片独特的天地。

  眼下,王灏确实有了一番新天地。他的“回家”系列被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不料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默默无闻的小村近来吸引不少从外地赶来参观的人们,王灏开始拥有更多的知音。

  “村民首先都觉得丑、落后,参观者的赞美里,他们才将信将疑,慢慢就觉得好看了。”王灏在春晓为一个朋友设计的农居房即将建成,他的梦想就是在乡间盖起100幢农居房,“几千年先人的智慧,已经体现在农村民居的风格传统上了,当下的农村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新鲜的文化气息。”

  这是王灏作为一名建筑师的理想,这又何尝不是他对故乡的重新认识。他非常喜欢在砖房的室内天井里聊天,坐着小竹椅,头顶是蓝天,脚下是泥地,就在这个时刻,那个穿梭在上海林立写字楼中的自己重返自然,找到都市和乡村最佳结合点。

  在春晓,无人能预料王灏的下一幢民居会是什么样、会在哪里,但他们很期待他每次回来,看着他捣腾出新奇的东西。王灏说,感情像个天平,愈来愈靠近乡村的情感,已重重地倾斜。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乡野里,点亮年轻的心 2013-05-07 浙江日报2013-05-0700013 2 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