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金华 不缺水 庄稼好

  本报金华4月18日电

  记者 张丹丹 区委报道组 周建福

  这个时节,水稻秧苗都下了地,油绿的一大片,生机勃勃。我们经过金华市金东区的东下叶村,却看到了一片还没翻整的稻田。这大片约200多亩的农田,就是村里种稻好手叶德峰的水稻田了。

  他的秧苗,此刻还在育秧大棚里。戴着手套搬运秧苗盘子,老叶说,明天开始翻整土地,周六才开始让秧苗下田。

  春分、清明、谷雨……老人们留下的这些时节,对水稻来说,太重要了。“差3天时间,水稻产量就有大差别,”老叶种了几十年水稻,向来都是抠着节气种田,“尤其是早稻晚了,晚稻也就晚了。口感都能吃出两个味来。”

  但今年,他不忙着插秧,有件更要紧的事,就是修水渠。尤其上个星期连续的晴天,是铺水泥机耕路、主渠干的最佳时机。

  他的农田后面,就是溪江滩,再过去就是后店垅水库,因此稻田不缺水,但这个村子出了名的地势低,以前河道修整前,稻田经常被洪水淹,因此,排水设施显得尤其重要。

  水渠的设计,也很有讲究。最靠近水库的400多米主干渠,是用水泥浇筑,宽度和深度都有50厘米。“这是用水的主要渠道,如果用传统的U型管,水没走几百米就全部回到隔壁的滩里了。”

  而横穿农田的水渠,就都是U型管了。老叶说,U型管是一段段的,中间有空隙,野草或者水稻的种子,沿着缝隙生存,对水渠的破坏力会减弱很多。至于大块农田中间的小水渠,老叶坚持用最原生态的泥土沟渠,“田透气了,对庄稼好、对地也好。”因此,即使每年都要重新深挖一次,他还是坚持这种沟渠。

  磨刀不误砍柴工,更何况是老叶这样的种稻能手。虽然晚十天时间,老叶对稻田的收成还是胸有成竹。“我种出来的水稻,都是种子公司收购用来做种子的。品质好,也稳定。”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金华 不缺水 庄稼好 2013-04-19 2991794 2 2013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