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今日关注

乐清种粮大户王胜春—

手工插秧谋高产

  本报乐清4月18日电

  见习记者 许雅文

  市委报道组 陈晖

  下午,记者来到乐清市虹桥镇东垟村的350亩水稻示范方,就是在这里,去年王胜春种植的连作晚稻亩产832.9公斤,一举夺得全省冠军。

  今年早稻种植,老王信心十足地说:“去年早稻平均亩产590公斤,今年我有很多新办法,力争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夺个早稻冠军!”

  记者远远望去,有些田块里早稻已经开始栽插了,而这350亩田地还在平整。老王说,从选种、育秧、插秧,每一步都要做到最好。“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前期下足功夫,夏粮才能有个好收成。”

  走到育秧田,田里竖立的牌子上写着“中早39”。老王说,要培育壮秧,选择一个超高产品种是第一位的。记者看到,嫩绿的秧苗肥壮挺立,十分惹人。老王走进田里拔出几根:“看,再过5天,秧苗适当褪色,就是插秧的好时候了。这壮秧发根快,返青、分蘖早,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能比弱秧显著增产。”

  开始着手准备人工插秧的老王坦言:“其实机械插秧省钱又省力。”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机械插秧每亩220元,除去各级政府的补贴,自己承担的只有约150元。而人工插秧每亩成本超过300元。

  “那为什么还选择人工插秧?”面对记者的疑问,老王娓娓道来:“人工插秧,秧苗返青早,更重要的是比机械插秧早7天割稻。你不要小看这7天,7月中旬以后是台风高发期,早一天收割,少一分风险。”老王继续说,插秧时,我还要在一旁监督,如果秧苗插得稀疏或者太密,都会影响收成。虽然这是个费力、费时又不省钱的方式,但是他觉得值:“合理密植是插秧的关键。我要保证每亩控制在1.8万至2万丛,还要做好插秧时的水分管理。”

  老王带记者来到田边的小仓库,里面堆满了他刚买的40吨有机肥。“今年示范方里全部使用有机肥。有机肥含有的养分释放缓慢,水稻不易早衰。”老王又给记者算起账,一亩土地有机肥比化肥要多花150元。但老王看得长远,虽然使用有机肥种植短期成本较高,但是不破坏土地肥力,生态环保,长期使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老王共有1800亩土地,被当地人戏称为“地主”,可是这个“地主”一点不轻松。每天早上4时他准时出发,走三个镇街看他的11片土地,“插秧很关键,不能偷懒。”在老王看来,为了亩产创新高,该增加的成本一点也不能含糊,但是勤查勤看、科学管理也尤为重要。“插秧后,紧接着就要抓好肥水管理,基肥要施好,追肥要及时,浅水插秧、深水扶苗、薄水促蘖。还要根据植保站病虫情报统一用药防治,每一步都不能松懈。”

  太阳就要落山了,老王匆匆赶回家,因为每天晚上7时开始,他要看央视7套的农业节目。走时不忘回头大声对记者说:“创新高时一定要来看看啊。”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手工插秧谋高产 2013-04-19 2992403 2 2013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