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江南录

故乡的于谦祠

  西王

  今年从长期寄居的德国回了趟家乡杭州,最想看望的居然不是西湖,而是于谦祠。老友李征平听说我要拜访民族英雄于谦,自告奋勇给我当向导。白天彼此都忙,他约我晚上前行。他先带我来到三台山麓中的于谦祠。不巧,祠门关着。我们俩沿着祠墙走过一条长长的墓道,五百多年前,官至正二品少保兵部尚书兼太傅死后赐予忠肃的于谦出现在眼前。人是看不到了,目及所处的是其碑、其墓。我多希望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和于谦的忠魂相遇。

  我崇敬故乡民族英雄于谦,其意念缘起于北京。当我在北京通县旁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读书时,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身躯瘦弱的于谦在京城怒喝一声:建议南迁者,杀!硬生生挑起了挽救大明的历史责任。我的同乡兼老同学给我讲过于谦在北京通县的故事。说的是“土木堡数十万全军覆没,皇上被俘,敌军兵临城下,众生逃逸之际”,于谦临时从全国抽兵赶往京城,保卫北京。十万大军的粮草,均屯居在北京近郊的通州即如今的通县。于谦一声令下,命所有北上部队,先从通县过,每个兵卒随身带上粮草,背粮进京。这一招,上兵,护粮,摆阵势,一剑三雕。于是,我明白,英雄可以不必身材伟岸,也不必有呼风唤雨之能,像于谦这样表面上看上去如文弱书生一样的人,只要不辜负十多年剪烛读史所树立起的爱国信念,那么,国难当头之时,就会毅然立志以身殉国,彰显真英雄本色。

  杭州妩媚的青山有幸埋下忠骨。于谦墓左右不远处,还埋着另外两位民族英雄,一位是岳飞,一位是张苍水。如今,人们追忆于谦,乃因他身居要职,劳苦功高,却两袖清风,不卑不亢。我为自己的家乡深感自豪的不仅是秀丽山水,更是这秀丽山水之中的忠骨柔肠。

  那晚,从于谦祠下来,我们直奔于谦的故居。不料,这于谦故居就与我曾就读的高银巷小学比邻而居。尽管离闹市不远,而故居深处却摸黑一片。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在巷内探寻,只在巷口找着一块碑文,应当就是于谦旧址的落碑。看不清字体。情急中,老友弯下身子,打开手机,此刻,手机上微弱的亮光恰似从前的马灯,得以辨识碑文。

  老友执着地告诉我,碑文上写的“岭中祠”,当为误刻。明代皇帝念及于谦挽狂澜于既倒,救了国家,救了百姓生命,虽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官场生涯中视贪污受贿如粪土。最后,反遭人诬告被斩决。抄家者到他家后面面相觑,那里竟是 “家无余财”。所以,杭州此地的于谦故居应当是“怜忠祠”啊?于谦从此不再离家乡半步。

  过了几天,选了个大白天我再次前往于谦旧址。这一次我进了门,听闻大半个天井中的鸟语花香。回到家里,老友来电话了,责怪我没有把于谦门前的对联记下来。有办法。我急中生智转手打电话给住在于谦祠旁边的小学同学,请他去帮我抄下来。次日就收到了他的手机短信,我把他发来的对联读了五遍,总还是多出一个字。

  人在海外多年,到了一定年龄,乡愁必咬定你不放。你会盼着回家乡后多去走走街坊,甚至沉下心来,探寻一下家乡值得你常常回顾的人和物。而当某个历史人物,他的人格,他的高风亮节跟你投缘,与你亲近,无论你在哪里,都会觉得他总在看着你。

  于是我在离开家乡的前一天,第三次寻访于谦。我带上了笔记本,带上了照相机,一字一句地把于谦祠前的对联记录了下来,这样,我感觉自己的心留在了这里。原来那对联是:天地为心是真豪杰,圣贤作则乃大丈夫。

  (作者是杭州人,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现在德国莱比锡工作)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江南录 00019 故乡的于谦祠 2013-04-19 2820123 2 2013年04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