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户 办实事 调纠纷 议难题
海盐乡镇干部别样“夜生活”
记者 阮蓓茜 黄宏 李回雄
记者 阮蓓茜 黄宏 李回雄
本报海盐4月8日电 入夜了,海盐县红益村亮起了点点灯光,农户张关英一家刚吃罢晚饭,门外就响起敲门声。原来,武原街道办事处主任詹利民等干部串门来了,他们带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方案,请村民提意见、出点子。从村庄绿化、道路修整,到搭建戏台,左邻右舍也加入了讨论,一直谈到深夜。
“现在镇政府白天、晚上、节假日都能找到人。”“大晚上的,还经常看到干部到村里转转!”海盐群众发现乡镇干部下班后不再急着往县城赶,而是安心住下来,夜办实事、夜访农户、夜调纠纷、夜议难题,在基层一线开始了他们别样的“夜生活”。
海盐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干部“走读”,下班后乡镇机关人去楼空,会造成管理上的空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干部很难及时赶到现场,影响事情的处理。“为了拉近干群关系,方便白天忙于农活的农民群众晚上能找到人办事,需要干部在乡镇住下来。”
为此,海盐从今年2月起,要求镇(街道)领导干部每月住夜不少于5天,确保工作日每天晚上都有镇(街道)干部住夜。
住下来了做什么,这不仅是乡镇干部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一位镇干部告诉记者,新制度出台后,住夜干部要走访农户、上门办事、调解纠纷……每一项机制都有具体要求。
晚上7时,元通街道干部姚爱根照常到新木桥社区的老胡家坐坐,推开门,见老胡夫妻俩一边看电视一边讨论自家电器店的经营,他感到很欣慰。老胡跟妻子闹矛盾六七年了,常常因为生活琐事大打出手。一个月来,姚爱根一次又一次上老胡家夜访,做思想工作,终于令夫妻俩冰释前嫌,原本因家庭矛盾一度关闭的电器店也重新开张了。
刘庄村是海盐20个经济薄弱村之一。记者翻开该村工作记录,从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项目投产到村落规划、村道硬化,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干部夜访带来的额外效益。“不仅乡镇干部来,县委书记也每个月都来,帮我们制定了3年规划和今年要实施的项目。现在,大家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都能放开手脚去干。”该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观感慨地说。
据统计,从今年2月至今,海盐县各镇(街道)干部已夜办实事181件,夜访农户1371户,夜调纠纷68件,夜议难题123场,解决难题118个。